日前本報民意版刊發了南京大學一位畢業學子的來信,倡議“我們的校歌是否需要與時俱進👩🏿🍳?”🫶🏽,來信刊發後,在網絡上被廣泛轉載,引起了社會強烈關註⏺。江蘇部分高校的學生也打來電話對“校歌改革”討論表示聲援,本報記者昨天采訪了南京大學的董健教授,以及部分高校的學生代表,邀請他們一起為校歌“把脈”😷。
專家指點 董健力挺“校歌改革”
昨天下午💂🏽,本報記者與著名學者⚔️、南京大學董健教授取得了聯系。電話中🧗🏼♂️🥘,董教授介紹說:“前不久在一次授予研究生學位的會議上,照例先唱國歌🚑,再唱校歌,可是國歌唱過後發現學生們不會唱校歌🎎。我當時對南京大學的一位副校長說校歌歌詞太陳舊了⛹🏿♂️,思想也太陳舊了🚬,缺乏現代性👘,應該進行改革。”
“其實,南京大學校歌裏面的內容🧚🏽♀️,大多取自四書五經,屬於儒家的東西👩🏻⚖️,我認為可以繼承🐚,但是不能沿襲🧛🏽♂️,要有能夠反映當代大學精神的內容。”董教授對記者說🈲。
聽說有南大學子投書本報,呼籲校歌改革的消息🤒,董教授毫不諱言:“現在校歌的歌詞太陳舊,聽不懂🧑🏻🏭🚣🏿♂️,不好記,我問過不少人,普遍都是這種印象👈🏼,我認為要換成生動的、好聽的🧇、好記的內容。同時,學校也需要尊重校歌,重視相關的宣傳🔁🚂、教育,讓校歌真正成為校園精神薪火相傳的載體👆🏿。”
同時,董教授建議說:“學校有必要組織專家來重新寫🤦♀️,或者是面向社會進行征集。”
各方來風
南師博士:改校歌難成功
譚賢(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目前大學校歌的尷尬境地👨🏿⚕️,確實較為普遍。但是應該指出的是,這位學子並沒能夠看出大學校歌鮮有人傳唱的真正原因。每一所悠久的大學、成功的大學,都應該有其獨特的文化積澱🤦🏽♀️、精神傳承和辦學理念👨👩👧👦。而其校歌則是這種文化、精神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和升華🧑🏽💼。一所大學的精神的代代相傳🧑🏼🚒,校歌功莫大焉。這恐怕是大學校歌存在的重要意義吧👩🔬。
校歌不為廣大學子所傳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恐怕不能怪校歌的內容與語言。如果說語言是文言晦澀難懂,可是事實上每位學生在中學和大學階段都有專門的古文學習和訓練(聽說現在的語文課本更加強了對文言文的學習)。筆者雖孤陋寡聞,但是筆者所見到的大學校歌的歌詞的內容絕對不是那位南大學子所說的難懂,如果一個合格的大學生連最基本的文言文都不懂的話,那只能問問自己古文學習是否過關了吧。
另外,那位學子所提議的校歌的與時俱進,絕非自今日始。改校歌的事情其實在很多學校的歷史上早就存在,但是事實好像很少成功,於是都又紛紛將新校歌廢棄,重新啟用老校歌🧑🏿🚀。比如2005年初夏,復旦百年校慶之際👨🏽🚀,在廣大師生的強烈呼籲下👊🏼,學校當局決定停用新校歌,恢復老校歌:“復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這其實充分說明老的校歌更有魅力🤰,更有生命力🧐🙆🏼♂️。
南大校友:歌詞有代表性
劉恒(南京大學校友):當我在哼著歌曲的時候,我也會默默地唱出歌詞來。這時,在我腦海裏總會想起南大那些教過我的老師👱🏼♀️。在我看來,一首校歌就代表著一個學校。如果說🐳,歌曲是代表著學校建築的話🏒,那歌詞就代表著學校的人。南大這一所百年名校,之所以能有這麽濃厚的底蘊,不光有百年建築的承托🤷🏽🛸,更應該是這些一代一代的老師和學生所賦予的。在這百年的時間裏,一代代的老師和學生靠著傳承使得南大精神得以延續💪🛣。而校歌就是這種延續的最好寄托,校歌的歌詞更是對南大精神的最佳闡釋。“大哉一誠,天下動🐚。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細細琢磨,南大人不就是這麽去做了百年嗎🙎🏿?我不否認⇒,南大校歌的歌詞裏文言文甚多🧔🏻,離現在社會語境相差很遠🫵🏽,對文言文不熟悉的人很難理解🏊🏼♀️,也不容易傳播,在有些人的眼中顯得不合時宜。但一所學校一首校歌,其意義不是代表著某一個時代的群體,而是要體現出這一所學校的歷史精神,並讓這種精神得到延續和發揚。
蘇大碩士:校方需引導
劉飛(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我曾經問過文學院、商學院、法學院👩🏼🏭💪、體育學院等好幾個學院的同學會不會唱蘇大的校歌,沒有一個人會唱,而他們在蘇大呆的時間少則兩年🧑🏼🏭,多則6年,說出去還真讓人汗顏🧑🏽🍳。其中一個同學很詫異地問:“你怎麽會問我?我怎麽會唱呢?”似乎自己跟蘇大毫無關系。更有甚者,有人問🪬:“蘇大有校歌嗎👩🏼🎤?”
在班級的QQ群裏面問話:有人知道蘇大校歌的歌詞嗎?接下來就是沉默👳🏿♂️,沒有一個人知道。一個師妹幫我找到了躲在蘇大網站上的一個很偏僻的角落裏的校歌歌詞,打開網頁就能看到歌詞聽到校歌。其實蘇大的校歌還是蠻鏗鏘🧚、蠻渾厚的,歌詞寫的也是豪情萬丈。但可惜的是👩👦🔖,她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更不要說會唱了💭。其實歌詞無論文言白話,只要能表達一所高校所傳承的文化就可以了,無非是文言歌詞讓人讀起來覺得更有文化底蘊一些🙅🏻。
南信大學子:須重視內涵
蔡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生)🐞:我們學校的校歌普及率可能要比其他學校高點。一方面,建校45周年校慶時我們曾集體學過校歌;另一方面🧑🏻🦲,我們學校的晚會🤦🏿♀️、校園廣播也常演唱和播放校歌,以致耳熟能詳。基於以上原因,同學們對校歌的了解還算可以🥭。但並不等於說,知道校歌的同學多🍧,校歌就起到了弘揚校園文化的作用。我們必須意識到🧍♂️,學生如何對待校歌才是問題的關鍵。
知不知道校歌、甚至會不會唱校歌都是表面問題。關鍵問題是知道校歌的學生是怎樣理解校歌的👳♂️🕙,如果當普通音樂對待,或只作為一種消遣⛹🏽♂️🧑🏿🦱,那麽校歌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所以,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是讓學生知道校歌✈️,會唱校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校歌了解學校歷史、領略學校文化🤾🏽♂️✶、增強學校氣質,否則🔷,即使每個學生天天唱校歌也無濟於事,徒增勞苦罷了。
記者調查
校歌普遍不被叫好
與此同時😌,本報也對部分高校學生進行了一次校歌隨機調查,調查包括3個問題🤾🏼:
1.你們學校有校歌嗎👷🏼?
2.你會唱你們的校歌嗎?
3.你覺得校歌重要嗎?
堵同學(東南大學)👩🏼🚀:東南大學的校歌我還依稀記得,大概是“東攬鐘山紫氣,北擁揚子銀濤🏦,六朝松下聽蕭韶🫄🏻,齊梁以韻在,大學令名標……”🤹🏽♀️。我覺得校歌蠻重要的,校歌是對學校的一個定位💁🏻♀️,體現學校特有的氣質。
杜同學(南京政治學院)🐐:校歌我們學校還是有的👌🏿,我只記得其中兩句:虎踞紫金山,龍騰浦江瀾。因為我們學校屬於軍校,平時唱軍歌更多一些,所以校歌地位就有些尷尬了。
余同學(南京理工大學):我不清楚我們學校的校歌,好像在學校廣播裏聽過,但是印象不深刻⚔️。我覺得學校還是應該有自己的校歌,可以體現自己的校風校貌,也可以展示自己學校的水平。
王同學(南京職工大學)🧝🏿♀️:我們學校沒有校歌🧑🎨,可能是因為本身名氣不大吧,所以校方認為有沒有無所謂。我也認為校歌可有可無🧏🏿♂️🚑。
許同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我會唱的,不過只會幾句:“梧桐茂🕖,鳳凰鳴。人才聚,事業興。創一流學府🤸🏻♀️,心路鵬程。智周萬物惟創造🤩🙋🏽♀️,道濟天下展經綸👬🏼。鑄輝煌,夙誌存高遠,勇攀登🕵🏿♂️。”我覺得校歌其實就是擺設☢️,我上了4年就唱過兩次。(高明勇 賁馳 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