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近代海軍人才的培養和造船工業的開創,不能不提到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學堂以及留歐船政學生🦣🧛🏼♀️。這所廠校合一的海軍學校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影響🚵♂️,大大超越了創辦之初設定的目標。船政學堂為中國近代化輸送了一批具有世界意識的傑出人才,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許多歷史面貌👴🏼,因為船政學堂的開辦而留下了“急劇變遷”的伏筆🚤。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
福州船政局(又稱馬尾造船廠,簡稱閩局、閩廠)是閩浙總督左宗棠在1866年創辦的。左宗棠在奏折中指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造船局地點選在福州馬尾。福州船政局還附設船政學堂🧝🏽,以造就人才,初名求是堂藝局🙅♂️。左宗棠親自擬定《船政事宜十條》和《藝局章程》🤷🏽♂️,製訂了船政局和船政學堂的規章製度。同年10月,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舉薦前江西巡撫沈葆楨(林則徐的女婿)接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遵照左宗棠“不重在造而重在學”的主張👨👧,強調“船政根本在於學堂”,努力辦好船政學堂。1867年1月,福州船政學堂正式開學🌐,分為前後學堂。前學堂(又稱製造學堂)聘法國教習,主要學習船舶製造與法語🧑🎤💂♂️。後學堂(又稱駕駛學堂)聘請英國教習🏀,主要學習航海駕駛和英語🎬。學生除在課堂學習外👩🏻🏫,還要去工廠或艦船實習。沈葆楨力圖把福州船政學堂辦成中國早期海軍人才的搖籃。
福州船政局早期聘用法國技師和監工設計和製造船艦,到1874年♓️,大部分法國雇員已辭退⚙️,船艦的設計製造逐漸主要由中國技術人員擔任。八年間已製造大小輪船16艘,成為中國第一座近代化的船舶製造廠🧚。船政學堂最初只有前學堂和後學堂,以後又增設繪事院(學習製圖),藝徒學堂(邊工作邊學習),管輪學堂(實習練船)。學堂規定各種課程,並有嚴格的考試製度和獎懲製度,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學校和造船學校。
“三至五年後由外國學成而歸者,則以學堂後進之可造者補之,斯人才源源而來,朝廷不乏於用”
1873年底,沈葆楨等上奏建議派船政學堂學生赴英、法留學👏🏼🧎🏻♂️➡️。他在上奏中提出🟤:“前學堂習法國語言文字者♥︎,當選其學生之天資聰穎👩🏼🔬、學有根底者,仍赴法國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陳出新之理👨🏼🦳。後學堂學習英國語言文字者,當選其有根底者🆒,仍赴英國深究其駛船之方🕵🏼,及其練兵製勝之理🤾🏻♂️。速則三年🪡,遲則五年,必事半而功倍”。他相信“三至五年後由外國學成而歸者,則以學堂後進之可造者補之,斯人才源源而來🧝🏼,朝廷不乏於用。”北洋大臣李鴻章和總理衙門也表示贊同。1875年借船政局法籍監督日意格奉命回法國購買機器之便,讓其帶領5名船政學堂畢業生赴英法兩國參觀學習🤸🏿♀️。學習駕駛的學生劉步蟾、林泰曾在英國海軍學校學習一年後,隨日意格回國。而學習製造的學生魏瀚和陳兆翱則留在法國造船廠繼續學習。這是官派留歐船政學生的先聲。後來,清政府決定正式從福州船政學堂選拔優秀學生赴英法學習造船和駕駛技術,留學年限定為3年🤾♂️,經費則從福建厘金🧎➡️、關稅和船政局經費中提取。
1877年3月31日,第一批留歐船政學生30人,在留學監督日意格和李鳳苞的率領下從福州啟程,經海路抵法國馬賽港⛹🏽。學習駕駛的12名學生赴英國留學,劉步蟾等6人先上英國軍艦實習。嚴復等6人則進入格林尼茨海軍學院學習。學習造船的18名學生加上兩年前抵法的2名在法國留學🧧。第一批留歐船政學生在1880年前後陸續回國。
1882年又派出第二批福州船政學堂留歐學生10名🦸🏿♀️。留學法國的有5人,1人進巴黎土木工程學校♓️,3名就讀於楓丹白露炮兵學校,1人到火藥廠實習🧎♀️➡️。留學英國的2人進入皇家海軍學院學習😶🌫️,並到英國軍艦實習。另有3名學生派到德國柏林施瓦茨科夫工廠學習武器製造。
1886年,由於海軍發展的需要,又派出第三批船政留歐學生34人。其中不僅有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29人💚,還有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生5人。14名學造船的學生赴法國留學,補習一年法語和理科課程後🧗🏿♂️,分別進入工程技術學校和巴黎大學法學院。另外19名學駕駛的學生則赴英國留學,有的入格林尼茨海軍學院學習,有的直接隨英國海軍艦隊實習。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於1897年派出第四批也是最後一批官派船政留歐學生👨💻。共選派福州船政學堂學生6人👸🏃🏻♂️,赴法國進入各工程大學學習☂️。原計劃留學6年🥦,但因1900年發生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批船政留歐學生被提前撤回,未能完成預期目標。
晚清留歐船政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早期海軍和造船工業的骨幹
晚清留歐船政學生與晚清留美幼童有許多不同🎬。首先是他們出國時年齡較大⚃,一般在20多歲🔇🧏🏼,比較成熟。而且都是從福州船政學堂和天津北洋水師學堂選拔的優秀學生,文化、專業素質與外語基礎比較好。其次是派遣的目的較明確具體,就是為了發展中國的海軍和造船事業🤽🏼♀️,派學生去當時認為世界上海軍最強大的英國和造船工業最發達的法國留學,以培養中國自己的海軍人才(“良將”)和造船人才(“良工”)。清政府對船政留學生留歐期間所進學校、所選專業、所學課程以致具體的實習程序均有明確嚴格的規定🚴♂️。第三是留學期限較短,學用結合,成效顯著。留美幼童預訂學習期限為15年🕰,而留歐船政學生一般為3-5年。多數能如期學成歸國服務。在留學期間除了在各類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技術外,還安排到英國軍艦或法國工廠實習🐐,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再加上他們自己刻苦努力,因此多數留歐學生學習成績優良🫶🏿,成效顯著。
晚清留歐船政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早期海軍和造船工業的骨幹♎️,為中國近代海軍發展和工業化作出了重大貢獻。有些留歐學生還在反侵略戰爭中血灑疆場英勇獻身💱。北洋艦隊的主要海軍將領和大部分軍艦的艦長(當時稱管帶)幾乎都是留歐船政學生。他們在北洋海軍建設和甲午海戰中充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如北洋艦隊的左右翼總兵(相當艦隊副司令)是第一批留歐船政學生劉步蟾和林泰曾,他們不僅負責艦隊的訓練🐑、管理和作戰指揮,而且兼任北洋艦隊兩艘最大的鐵甲主力艦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艦長。在黃海海戰中沉著指揮,英勇奮戰。在威海衛海戰中🎄,血戰到最後,拒絕投降🍙,自殺殉國,保持了民族氣節。留歐船政學生經遠艦長林永升🛋、超勇艦長黃建勛在黃海海戰中,勇猛作戰,壯烈犧牲。靖遠艦長葉祖珪🤸🏽♂️🏵、來遠艦長邱寶仁等也表現英勇🙋🏿♀️。民族英雄、黃海海戰中指揮軍艦沖向日艦吉野號而為國捐軀的致遠艦長鄧世昌也是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生🧚,曾赴歐洲英國與德國學習、考察過一年。清末🕤,留歐船政學生薩鎮冰曾任海軍大臣。民國以後🤾🏼♂️,船政學生劉冠雄👄、薩鎮冰🤦🏿♀️、李鼎新先後出任北京政府的海軍總長或海軍總司令等職♠️,成為清末民初中國海軍建設的核心人物。
在造船和工程技術、武器製造等方面🖖😆,晚清留歐船政學生也有許多貢獻。第一批留歐船政學生魏瀚等人回國後🫄,負責福州船政局工程處,自行設計製造了一批軍艦和輪船。魏瀚後來還做過鐵路會辦和漢陽機器廠總辦🆗。留歐學生陳兆翱歸國後任船政局蒸汽機製造總工程師。陳才瑞從德國留學回國後,創建了船政局的魚雷車間。有些留歐船政學生還投入了興建礦山、建設鐵路、電報等現代化事業。如池貞銓勘探發現並開采山東招遠銀礦和安徽馬鞍山煤礦。
留歐船政學生中,還有註意觀察和研究英法政治社會,主張變法革新的
晚清留歐船政學生中還有一位傑出人物,那就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原名嚴宗光)。他因家境貧寒考入官費的福州船政學堂🚆,在後學堂學習航海駕駛和英文。5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還曾登軍艦出海實習🫳🏽。他與其他留歐船政學生不同的是🧇,他除了學習軍事技術外,還註意觀察和研究英國的政治與社會😙。他曾經到英國國會和法院旁聽,訪問英國工廠、學校和商店🧎🏻,研讀各種西方名著🏃🏻♂️➡️👨🏻🦼,還與當時駐英公使郭嵩燾討論時事和學問👨🏽⚕️。1897年回國後🧞♂️,被李鴻章委任為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教務長)🦸🏿♀️,後升總辦(校長),為培養海軍人才作出了努力。但他對中國現代化的最大貢獻還是翻譯了英國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和法國孟德斯鳩的《法意》等十多部西方名著🙍🏽,宣傳進化論等啟蒙思想,鼓吹救亡圖存和變法維新🌥。
此外😞,還有留歐船政學生陳季同🧑🌾,進入法國政治學院學習法律和文學🧑🔧,後任駐法使館翻譯🚴🏼、參贊🤷🏽♂️,成為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他用法文撰寫了《中國人的自畫像》🐤、《中國人的戲劇》等介紹中國文化的著作,並首次把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聊齋誌異》的部分篇章譯成法文,還把雨果的《九三年》等6部作品譯成中文👵👩🏼🎨。他在法國享有很高聲譽🧏🏽。(文章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