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歡喜喜過大年”🤸🏼。19日是農歷正月初一,農歷乙未羊年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全年生活的首個重要節日,民間俗稱“過年”或“過大年”。那麽👮🏻♀️,“春節”為何又叫“過年”呢?
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說,過年的風俗源遠流長,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時代,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辛亥革命以後,逐漸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歷、陽歷兩節,人們把農歷新年正月初一改稱春節。
那麽🕰,春節為什麽叫過年呢?由國慶解釋說,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年”是一種怪獸🙍🏽♂️,每逢除夕,它一來,百草不生🛌🏻,萬物蒙災。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們扶老攜幼紛紛逃離,以便躲避“年”的傷害🧔🏻。同時,將屋裏屋外布置紅火一新💂🏼,張燈結彩💊,放鞭炮🏓🫎,守歲📩,這樣🅿️,“年”就過去📝、遠離了👩🏻💼。因為“年”懼怕紅色🙎🏽♀️、火光🦻、炸響。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由於一年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谷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此。“過年”的意思就是祈盼、慶祝五谷豐登糧滿倉🥑。
此外🩳,“年”還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谷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並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代民間習慣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作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
由國慶表示🧑🏽🎤,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的意義就在於告別過去,為新的一年而努力奮鬥👩🏽⚖️。(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