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報道🏄♀️,在唐宋八大家裏🌳,蘇家獨占三席,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奇觀🙇🏽♀️。李白、杜甫✋、陶淵明才華出眾,可是他們的後代都很平庸,中國古代文壇如果按家庭為單位比賽📧,冠軍非蘇家莫屬*️⃣。
在蘇家🧃,蘇軾無疑是代表人物𓀗🛻,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實力爭奪第一,而蘇洵、蘇轍在其中則不太出眾。不過論對蘇家團隊崛起的貢獻,蘇洵是最大的💆🏽💙。傳說中蘇軾、蘇轍小時候都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蘇洵用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後來他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兩個兒子在玩耍時🧑🏿,他就躲在一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兩兄弟好奇,跑過來看老爸偷偷摸摸在幹什麽。蘇洵每每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於是蘇軾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設法偷老爸的書看。由於本身天資聰慧,他們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中國古代盛產嚴母🧑🏿🎤,比如嶽母、孟母,她們在教育領域名氣很大🟦💅🏼,被千古傳頌。其實從素質教育角度而言🔌🦸🏻♀️,蘇洵善於利用青少年逆反心理🦄,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讓兒子把讀書當成樂趣🙎🏿♂️,這種思路更為科學,效果也更為理想。也許因為中國人在教育上推崇“嚴”💹,不太喜歡“慈”👩🏿🔬,蘇洵這位慈父在教育界沒有贏得多少名氣。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稱得上是天下父親的典範,在自學成材上,蘇洵也是後人的楷模🏋🏿♀️。“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三字經》裏對於蘇洵的描述。蘇洵在27歲前是不愛學習的⚉,自我感覺卻還不錯,在第一次進京考試慘敗之後終於幡然醒悟🗿。回來後他把自己多年文稿送進了火爐,搞得滿屋黑煙,讓鄰居們以為失了火👸🏿。發憤苦讀五六年後,蘇洵開始在文學界嶄露頭角,其時已經三十多歲了。蘇洵的成材經歷對於“年過三十不學藝”的舊思想是一種否定🕖,論證了多大年紀開始學習都不為晚👨🏻🔧,不必以年齡作為不學習的借口🚵🏿。
作為文人,蘇洵頗喜言兵,寫了許多用兵方面的文章👀。由於沒有機會參軍,這些言論當然最終只是紙上談兵。應該說蘇洵的運氣不錯,假如皇上真的給他統兵的機會,焉知他不會像趙括一樣成為眼高手低誇誇其談的千古典範🫏。古代文人社會地位通常高於武人,因此文人常常以為打仗是不需要實戰經驗的。
蘇洵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他寫作的目的是“言當世之要”,為了“施之於今”。嘉佑元年,他帶著蘇軾、蘇轍進京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得到歐陽修賞識後在京城名聲大振🤾🏻。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面試,他卻推托有病🌙,不肯應詔。此舉頗令人費解,聯系到蘇洵喜歡言兵👩🎤,或許是出於欲擒故縱的考慮。從諸葛亮開始,文人似乎都在潛意識裏期盼著主子三顧茅廬來請自己,似乎這樣才有了體面。從蘇洵托病來看🤚🏋🏿♀️,他也算是個典型的中國文人。
蘇洵是幸運的,創造了中國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跡。然而因為蘇軾太出名,蘇洵的文名相當程度被世人忽略了🚖,可見凡事有利必有弊。(文章來源:藝術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