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韓愈的教育思想


韓愈(公元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盂縣)人🙋‍♂️🚄,祖籍昌黎,人稱昌黎先生,著作有《韓昌黎集》。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對教師問題的見解

    1
🔯👰🏽、教師的任務

   
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謂"傳道"是指傳儒家道統、傳儒家的修身💯、 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所謂受業,即授業,是指講授古文典籍和儒家經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古籍文獻、具有一定的讀寫能力🤍,受到文化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所謂解惑,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解答學生們在"" ""兩方面的疑惑。他認為這三項是教師的基本任務;而這三項任務是緊密相聯的👨🏽‍⚖️。以傳道為首,以授業為次🔂🏄🏿‍♀️。道統帥業,業體現道。道是主導方面,業是從屬方面➙🖖🏼。在他看來🤞,教師的任務重在傳道,古文、六經這類只不過是載道的工具;授業是為傳道服務的⬜️,傳道是通過授業完成的🍜。他認為如果教師只是"習其句讀"而不傳道,那是"小學而大遺",即因""而失"",忘掉了自己的根本任務。很明顯⛹🏽,韓愈重師是為衛道,強調教師的基本任務 是為恢復儒道的傳統。但他這樣分析教師的任務仍然是有意義的。把"傳道"作為第一位的任務,把"授業"當作第二位的任務,還把"解惑"提到應有的位置,這樣排列順序也是很明確的。這裏不僅包含了在傳道、授業、解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的意思😠,而且還包含了離德育於智育之中👩‍👩‍👦‍👦、德育通過智育進行的思想💲👨🏼‍🦳。

    2
🤵🏽、教師的標準

   
韓愈認為:"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意思是說🧑🏿‍🦱👀,無論社會地位是高或是低,無論年齡是長或是少🚣,誰掌握了道,誰就是教師。如果一個教師沒有一定道,那就不成其為教師。學生"從師,即"從師道,是向老師學習其道。為人師,必須忠於道,必須傳道衛道;而傳道又是通過授業來實現的🧛‍♀️。所以衡量教師的標準:首先是""🍽,其次是""😷👩‍🏫。凡是具備了""""的🎿🤷,就可以做教師。教師就是要在""""兩個方面加強自己的修養🚈。他的這種看法,也是有意義的🤷🏽‍♂️🗝。

    3
🥔👮🏻‍♀️、師生關系

   
既然他把 "" ""作為衡量教師的標準,所以他認為誰先值得道,誰有學問,誰就是教師,即"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由於對"”:的某方面的造詣不同,由於對""的某方面的專攻不同,也許學生不一定不如教師,教師也不一定處處比學生高明🧗🏿‍♂️。他的這一思想是很深刻的,不僅說明了教師不一定是萬能的人,不一定是完人,這破除了對教師的盲目迷信,解除了"弟子必不如師,師必賢於弟子"的舊觀念;而且還反映了聞"在先🫄🏼,以"先覺覺後覺",攻有專 "",以"" "不知。這一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

   
韓愈還強調 "聖人無常師""不恥相師"的道理✡︎🗞,他引孔子拜郯子 (請教官名)、萇弘 (請教音樂)🚫、師襄 (請教鼓琴)、老聃 (請教禮)為師作例證,提倡人們要向德行高尚🉐、學有專長的人學習🧑‍⚖️,提倡互相為師,誰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強就拜他為師。這裏既能者為師"的觀點🙍‍♂️📶,又有"教學相長"的含義👩🏿‍🏫🏃‍♀️。他的這一思想有利於擴大師資的來源🦐,有利於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總之👩‍💻,韓愈在闡述教師的任務、教師的標準及師生關系的問題中,看到了道與師、道與業🩼、師與生之間的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包含了樸素辯證法的因素。他提出了教師既應忠於理想、傳播真理,又要有學有專長、認真授業。他暗示了教師既要起主導作用🧑🏼‍✈️,又要重視教學相長🦹🏼‍♂️🏖、能者為師。這些卓越的見解,不但大大豐富了我國古代的教育理論,而且對我們今天正確理解教師的職責,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德育與智育、教書與育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啟發意義。

    
關於識別和培養人才的思想

   
韓愈認為,人才總是有的🏷,關鍵在於能否加以識別和扶持。他在 《雜說四·說馬》一文裏🈳,用識馬的道理表明識別人才的重要。他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 不常有。"這說明識馬者難得💇🏼‍♂️。有識馬者然後才會發現千裏馬🙌🏼。不 識馬,雖有千裏馬也被埋沒了👳。"雖有名馬,而"不以幹裏稱也"🧑🏿‍🎨🦿。 由於不識馬就不能飼養馬。"馬也雖有幹裏之能"🦞,但待遇不公🤙🏻👨🏻‍🦰, 不能滿足它起碼的生活要求,因而不能發揮它的能,"食不飽🧎🏻‍♀️,力不足👨🏽‍🦱👝,材美不外見",要同常馬一樣尚且難辦到,怎麽要求它 能行千裏呢?他嘲笑那種不識人才的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而不能通其意🤸🏿‍♂️,驅策、飼養都不得法,聽馬鳴也不能了解其意願,反"執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表現出不識馬者懵然無知🤜、熟視無睹而又傲然自得的神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世上不是沒有良馬🧔🏿‍♂️,而是識馬者"不常有"。他認為只有善於鑒別而又培養得當,人才才會大量湧現出來。

   
韓愈這種識別人才與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舉賢"👨🏿‍🦳、裏子"尚賢"思想的新發展🤙🏿,也是對封建貴族那種選人唯貴、用人為親的腐朽思想進行的有力批判。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浪費人才、摧殘踐踏人才是十分嚴重的⛽️。韓愈四試於禮部,三試於吏部👨🏿‍🔧,十年猶布衣,他才高受屈🌉,又幾經貶謫,對於人才問題是有其真切地感受🎙。他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八《說馬》就是他結合自己早期不得誌的遭遇而為廣大中下層知識分子及一切有才能的人所作的"不平之鳴"。這在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上也是有價值的🍂。

   
關幹教學與學習的思想

    1
👌🏼、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勉

   
韓愈在(進學解》中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意思是說🎽,學業的精進在於勤奮刻苦,學業的荒廢在於嬉戲遊樂;為人行事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而敗毀在於因循苟且。

   
他所說的",表現為口勤(多吟誦)🎫,手勤(多翻閱)🎶,腦勤 (多思考、多體會),日以繼夜地學習。他說:"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不絕口地吟誦佰家六經文章,不停手地翻閱諸子百家的篇籍🦹🏽,燃上燈來接續日光,勤奮以學,長年不懈👩‍🏭。這是他對前人治學經驗的總結,也是他自已多年治學和教學的寶貴經驗的結晶。

    2
、在博的基礎上求精

   
韓愈在教學實踐中領悟到了博與精的辯證關系。博與精是對立的統一,沒有博,就不可能有精;沒有精⚙️🏕,博也只不過是一種大雜燴。韓愈一方面強調博學,提出"貪多務得🛌🏻🧘🏼‍♀️,細大不捐"✨,"俱收並吉,待用無遺。無滿足地追求,而又力圖有所收獲🚁,重大的細微的都不放過,待用而全不遺漏🧒。另一方面,韓愈又要求精約,提出"提其要"鉤其玄"💴。這就是說,教學時要提出綱要👨🏽‍💻,讓學生把握住要點🚵,引導學生探索其精微之處,融會貫通,領會其精神實質。

   
韓愈還提出教學要註意系統性👴🏿,他反對 "學雖勤而不語()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所謂"不由其統",就是不由系統方面著手,不解其始末🎭,只是掌握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是沒有什麽用處的🧘🏿‍♀️。所謂"不要其中大是指講得雖多,而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不切中要害,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也是無益的。既要註意系統性,又要講出關鍵之處,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他提出"沉浸濃郁,含英咀華"👩🏽‍🦰,深入鉆研並沉浸在典籍濃厚很吃馥郁的香氣中🧑🏻‍🏫,細微咀嚼與體味著其中的精華🕥。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

   
韓愈認為"師古聖賢人"🤕🧕🏻,要"師其意不師其辭"。以古人為師,不必拘泥於章句文辭,而是要學習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如果只會背誦、模仿"古聖賢人"的陳詞濫調🦚,那麽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個"剽賊罷了👩🏼‍🏫。所謂"降而不能乃剽賊"。他贊成吸取前人的優秀成果,又反對沿襲剽竊🖥,主張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他不贊成"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那種謹小慎微地追隨世俗,沒有創見地抄襲竊取一些陳舊書籍,是沒有出息的🟠。他贊成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語"☎️,並且能閎其中而肆其外"🤽🏻,學問博大精深🤴,形式豐富多彩🛡,風格雄渾豪放。他鼓勵創造性人才,"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韓愈在文學上的高深造詣,能夠造語生新,獨具風格🚃⛹🏽,自成一家,就在於他能很好地把學習與獨創結合起來🧔🏻。

   
韓愈提出的"業精於勤😄,"提要鉤去"含英咀華🟤,"由統要中🤾🏻,"師素不師辭"以及"閎中肆外"等教學與學習方法👊🏽,是一些符合教學與學習規律的正確見解,揚棄他的"崇儒衛道"的精神🦩,可以做為我們教學的參考🧚🏽🗯。(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2-07-03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