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於每年的6月1日。它是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為了反對虐殺兒童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節日🪥。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著名的屠殺有關。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裏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經濟蕭條,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利迪策村屠殺時的6月的第一天為國際兒童節。 當時的很多國家表示贊同🤵🏻♂️,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在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因此有人誤解為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為了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益🐄,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決定,將每年6月1日作為國際兒童節👨⚕️。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23日規定🧜🏼♂️,將中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
這次大會有54個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中,對於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救養兒童等問題,均有熱烈討論。
自此次大會後,一方面藉以鼓舞兒童,讓兒童感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也為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各國政府都先後規定“兒童節”。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抗日戰爭中,中國的晉察冀邊區有數以十萬計的抗日兒童團員,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後來解放戰爭中的先烈董存瑞,還有更多的兒童團成員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後,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骨幹。
老兒童團員回憶說,到兒童節這天🌺,只要日本人不來“掃蕩”,縣裏🫴🏽👩👦、區裏都要組織活動🙇🏻♂️,開大會。有時舉行唱歌比賽,有時組織操練,幾個村的兒童團還較著勁🌅,看誰歌唱得好,操練得整齊👨👦🧗♀️,得了優勝還有獎品🚶♂️,獎品一般是鉛筆等。
為提高對付敵人的本領,軍事訓練也是兒童團的一個重要內容👨🏼🎨🐂。邊區組織夏令營😯,把兒童團的骨幹集中起來到深山進行訓練𓀝,他們學打槍、學刺殺🅿️、學埋地雷⬆️🙉,還進行拉練,搞防空演習,防火演習🧚🏻♀️。
為提高反“掃蕩”能力,兒童團還組織過“沖鋒月”活動🏯,將孩子們每天晚上都集中起來📒🔺,住在一起,半夜進行緊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新中國成立後兒童節
從 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與中國臺灣的兒童節日期一樣👨👩👦👦,即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