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增妍
古代女子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既不同於男子所使用的成人教材,又有別於蒙學讀物,自成一套體系,顯示出其為“女學”的特點。
古代女學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內容全部集中於婦德🤾🏽♂️、婦職和閨門禮儀,其中影響較大的教材有四類。第一是紀傳類教材,如劉向《列女傳》,分為母儀🕎、賢明、仁智、貞順✹、節義、辯通、孽嬖7類,每類代表人物15人🆑。《列女傳》以正統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為褒貶準繩,標榜“君臣、父子、夫婦三者,天下之大綱紀也”🎅🏻🚴🏻♀️,宣揚貞順節義、寬容去妒、循法守禮等婦德,同時也對一些關心國事,具有通才卓識、機敏幹練、富於聰明才智的普通民女予以贊揚。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為婦女立傳的專史,體現了對婦女“興國顯家”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
第二類是闡明義理類教本,如班昭《女誡》分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7篇🪝,著重從理論上論證女子立身處世的道理𓀑,並具體規定了約束女子言行的準則🙏🏽。《女誡》是集封建女教大成之作,被奉為古代女子教育的經典,被譽為“簡要明肅,足為萬世之規”🤱🏽。
第三類是論傳綜合類教本,如呂坤《閨範》共輯錄了經傳典籍及歷代女教家訓的“嘉言”🔟,選摘了歷代婦女可資效仿的“女子之道”“夫婦之道”“婦人之道”“母道”“姊妹之道”等9類“善行”,流傳頗廣💼。
另外還有儀則規範類教本,如《女論語》分立身、學作🧑🏽🚒、學禮、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訓男女、營家、待客、和柔、守節12章,語言淺顯通俗🦅,對推廣普及正統女教發揮了深遠的影響。
統治階級高度重視🦠,帝王後妃🏄、重臣名儒親自撰寫,是古代編印女教讀本的又一特點。唐代長孫皇後“傳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名曰《女則》🎉,自為之序”。武則天召士人撰寫《孝女傳》、《古今內範》等書,並以女皇名義頒行天下🤧🎧。明代數位皇後分別撰寫了《內訓》➔、《女鑒》🧑🦳、《女訓》🔉,帝王為之作序🤜🏼。其余劉向、班昭🧑🏻🚀、蔡邕🧘🏿♀️、諸葛亮、曹植👩🏻🦽➡️🌼、魏征、解縉🚃、張居正等名家也都有此類著述。這些都集中體現了統治者對女學教材的直接控製和指導,更加權威🎥、準確地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意圖。
形式多樣🚵🏿♀️、通俗易懂也是古代女學教材的特點😂🧘🏼。在成百上千種女教讀本中,既有面向宮闈後妃、官宦閨秀的,也有面向鄉姑村婦的。形式上,或紀傳👌🏽,或論說,或圖像🤰🏿,或格言,不拘一體,靈活多樣,滿足了向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文化層次婦女施教的需要🔫。“夫畫者,所以助教化,成人倫”🧚🏽♀️,為普及女教,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著者還嘗試為女學教材插圖配畫。劉向把《列女傳》“畫之於屏風四堵”,顧愷之為《女史箴》作插圖,仇英為《列女傳》配圖像,這些圖文並茂的讀本🏋🏿,使空洞的說教變得形象生動起來。
古代女學教材獨特之處還包括,大部分女教讀本出自女子手筆,如漢代班昭晚年“但上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加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他門,取辱宗族”🤹🏻♂️,編寫訓女之作《女誡》👇🏽⚀。也有以父母親長教女的形式寫成的,如唐代鄭氏為侄女寫《女孝經》,“戒以為婦之道,申以執巾之禮”,寄寓了對侄女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
如此繁復眾多的女教讀本,實為世界範圍所罕見🧔🏿♀️,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悠久的女子教育傳統⛹️。(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