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外留學是不少年輕人追逐的夢想🦩🪘。吳曉藝,22歲,一位年輕漂亮的時尚女孩2️⃣🔲,在澳大利亞勤工儉學,不到兩年時間完成了大學學業。“無論國外生活怎麽樣👳🏻♀️,我都要回來。待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再回到重慶發展,因為重慶是我的家鄉,空氣都是香的🫱🏼。”昨日,回家過春節的她回顧留學生活時如此感言。
勤工儉學兩年完成學業
白皙面龐🧑🏼🏭、烏黑卷發、高挑身材……家住渝北區金島花園的吳曉藝,有著讓人眼前一亮的形象。
“我是2005年底到澳大利亞留學的🫱🏼。”鄉音未改🩶,重慶女孩的熱辣性格依舊👋🏽,吳曉藝回答記者的提問很爽快🏌🏻♀️。
2005年,吳曉藝通過雅思考試🤾,留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大學。湛藍的天空、典雅的街道👩🦼、各式各樣的新老建築……剛下飛機,吳曉藝就被這座南太平洋的花園城市深深吸引。懷著無限憧憬趕到學校👫,早有心理準備的她還是被嚇一跳:學校沒有圍墻,沒有相對封閉的校園👨🍼👩🏽🏭,教學樓是幾棟普通樓房,像國內的工廠🙅🏼♂️♻️。
接下來,課程安排也讓吳曉藝吃驚🕕:學生沒有相對固定的班級,老師的課全天都開著🤌🏿,學生根據自己要求選學🙋🏽♀️,修完學分就畢業🌈。“只要過了語言關👯🫵,讀書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就不算什麽大問題。”吳曉藝稱,她選擇的會計專業,僅用一年就修完大半學分,不到兩年便勤工儉學輕松完成所有學分。而部分該國學生兩年修完一半的學分還比較困難。
精打細算買東西像打仗
學習相對還算輕松,生活方面卻讓吳曉藝傷腦筋,一切事情都要自理,還要應對高額物價🧑🦼✹。因學校住宿費比較貴👨👩👧👦,她與幾位女同學合租一民房,自己開火做飯。當地一把生菜(僅三四窩)的售價在0.65澳元(約等於人民幣4元)左右。“天啦🩷!媽媽爸爸在國內掙6元錢,在這裏只當1元錢用,不夠買兩把生菜。”為此,吳曉藝購買生活必需品時,大多選擇在打折時間去購買👩🍳。
當地公交車實行票價按乘坐時間長短收費,如買2小時車票🧑⚖️,不管你坐幾路車,跑多少趟🧛🏼♂️,只要不超過2小時,都不會加錢🤾🏿♂️。為此,吳曉藝與同學總會在寢室裏精打細算地列出購物清單,出門後就直奔超市,買好商品,不敢絲毫耽擱就回家。為節約成本🐍,他們每次上街總會掐準時間,快速而盡量多地買到所需物品🙇🏿。
“大包小包提在街上跑,感覺就像打仗一樣。”吳曉藝笑著說。
放下架子街頭炒賣板栗
為緩解生活窘迫🈁🛢,吳曉藝想到了勤工儉學,這在留學生中十分普遍。“父母掙錢不容易🫶🏿,自己年紀已不小了🦑,該自食其力了🧑🏻🦯➡️💴。”吳曉藝稱😞🐞,她身邊幾乎所有留學生都在打工,不管家裏多富有。
想法雖好,可落實起來不容易。吳曉藝印了數十份簡歷👬🏻,四處投遞,都石沉大海。屢次挫敗後,她將目光集中在餐飲業👨🏽🎨,因為墨爾本餐飲業非常發達,擁有利嘎納街🔻、賓士街等諸多熱鬧飲食場所,中國飯館🍫、泰國飯館、日本飯館也多。可多份簡歷送出依舊沒有回音🧑🏻💻。後來🎅🏻,一位朋友為她聯系到一份炒板栗的工作。“哎呀👩🏽✈️,就是跟國內一樣🍷🤯,站在街邊炒板栗🤾🏻♀️!”一直在溫室中長大的吳曉藝猶豫了🧜♂️,巨大的挫敗感讓她窒息。“那你就等著家裏郵錢吧!”朋友的話♟,讓吳曉藝終於下定了決心。
“如果在國內,根本無法想象自己會去幹這個營生🤲🏽,當時的感覺就像做賊🥈,兩只腳直打抖。”激烈思想鬥爭後,吳曉藝拿起鍋鏟站到街邊🧞。“光傻傻地站著可不行🦹,老遠就得對顧客微笑服務,並使勁吆喝🕵🏽♀️。”開始對老板的要求很不理解🚢,有時還真想沖上去給他一拳↔️。可當她拿到人生第一份靠自己的雙手掙得的工資時♿️,終於笑了。
“有了工資後,我感覺物價不再那麽高。”吳曉藝說,女孩天生對化妝品情有獨鐘,她也不例外。她第一次在當地買化妝品時,發現國內只有化妝品專櫃才有的歐萊雅、蘭寇等國際品牌,在當地僅擺在超市賣,特別是一支蘭寇睫毛膏在國內要賣300多元🐽,而在當地僅售10多澳元📧👨🏿💼,她只需工作一個多小時就能輕松擁有。
隨著吳曉藝對墨爾本日益熟悉,她漸漸地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中。去年6月,她找到一份在餐廳從事管理的工作🧪,工資按小時計算,每小時收入12澳元。
性格不變喜歡耿直重慶
“國外生活雖有精彩🍣,但只是一種體驗,重慶才是我的家。”吳曉藝這樣認為🧑🦼。
她稱,在國外,看上去人人都彬彬有禮,街道也整潔漂亮🏌🏽♀️,很多事情都井井有條……但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建立在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下的,老外也並非都耿直🤜🍢、自律🕵🏽♂️。一位朋友就曾遭遇過老外的“不耿直”,她朋友當時在一家餐廳打工🎊,與一位老外同事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可這個老外表面看去很友好,背地裏卻打她朋友的小報告,她朋友不久就被老板辭退。而類似事情在留學生中發生不少。
“重慶人表面上看不拘小節🔃,但為人耿直、豪爽。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重慶人。”吳曉藝稱🧣❄️,她目前的計劃是,春節後再回到澳大利亞,待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回到重慶發展,因為重慶是她的家鄉,空氣都是香的。
乖女兒能回家過春節,吳媽媽非常高興。她稱,女兒出國幾年,變得懂事了,學會了關心人👩🏿🎤,每天早晨6時過她就起床為爸爸媽媽做早餐,這是在國外勤工儉學鍛煉的結果。(記者 韓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