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海外瞭望
  

海外名校眺望📚:劍橋波光艷影中的絕世風華(圖)


 
來源👩🏿‍🚀:長沙晚報
 
 


劍河泛舟,帶給人無限遐思。

 

  在柔波蕩漾間撐篙,在河畔楊柳下憩息,我想如詩人一樣輕聲放歌

  劍橋(University of Cambridge),以其卓越的自然科學成就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中國人對劍橋最深👌、最早的印象🏋🏻‍♂️,大都來自於浪漫主義詩人徐誌摩的《再別康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因為一個機緣🧓🏻,去年我在英國呆了近兩個月,在清透明朗的日子裏,我叩訪了這個世界級的教育中心和學術研究中心。在學術殿堂裏膜拜,在古舊木橋上沉思🤚🏻,在柔波蕩漾間撐篙,在河畔楊柳下憩息,我用鏡頭記錄下一座座古意盎然的學府、莊嚴肅穆的教堂和爬滿青藤的紅磚校舍,還有在光影中搖曳的薔薇、如茵的綠草地👐🏼、似緞的康河……

  博大精深的大學城

  劍橋的名稱取自當地的一條環城河流——劍河(River Cam,音譯作“康河”),劍河上架設著許多設計精巧🏊‍♀️👎🏽、造型美觀的橋梁,“劍橋”之名便由此而來。

  劍橋歷史上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屋學院(Peterhouse)建於公元1284年。之後在近800年的漫長歷史中,劍橋繁衍生息了30多個學院。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劍橋一點也不為過。這座科學的聖殿曾哺育出牛頓👨‍🦯、達爾文等一批引領時代的科學巨匠,哲學家培根🎈、經濟學家凱恩斯等貢獻突出的文史學者,彌爾頓、拜倫等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還有7位英國首相以及7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劍橋的畢業生遍布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真可謂群英薈萃,星光燦爛。

 
 


非尋常的牛頓“蘋果樹”。

 

 

  國王學院:詩人徐誌摩的“最愛”

  劍橋大學號稱擁有“百幢尖塔、千米劍河🤸‍♀️、萬頃綠坪”,臨康河而建的國王學院(King’sCollege)堪稱劍橋最美麗和經典的建築。當年徐誌摩就是在國王學院當了一年的旁聽生之後🍣,寫下了雋永的詩篇《再別康橋》。

  國王學院由當時的英王亨利六世於1411年建立,龐大的建築群鱗次櫛比,前呼後應,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國王學院的教堂(Chapel)🐶,其古樸的白色石墻、直指雲霄的尖塔和恢宏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早已成為整個劍橋鎮的標誌和榮耀。值得一提的是,教堂擁有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扇拱形穹隆和最大的管風琴,而且英國每年的聖誕彌撒唱詩都會安排在此舉行,並通過BBC廣播向全世界發送——國王學院的卓然風範由此可見一斑。

  皇後學院:牛頓與“數學橋”

  如果說國王學院以大氣莊嚴見長,那麽與之毗鄰的皇後學院(Queen’s College)則更顯詩情溫婉。建於1448年的皇後學院內大多為紅磚古典建築,最值得一覽的景點當屬著名的“數學橋”(Mathematical Bridge)。相傳牛頓采用數學和力學的方法設計並建造了這座橋,沒有用一枚鐵釘🚋。後來牛頓的學生把這座橋拆了,可是怎麽也不能把這座橋不用釘子恢復成原樣🐻‍❄️,最後不得不用鉚釘重新將木橋架好。這其實是個有趣的傳說,因為該橋是牛頓去世22年以後才建成的⚪️。這個故事的真假其實無需去考證,就像很多傳說一樣,人們寧願津津樂道👨🏿‍🔧,體味其中蘊含的真義。

  三一學院:3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

  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由英王亨利八世創立於1546年,是劍橋大學中規模最大、財力最雄厚、名聲最響亮的學院之一🧘🏽,也是目前劍橋本科生最多的學院🏄🏿‍♂️。此院是偉大的科學家牛頓🔖👮🏽‍♀️、著名哲學家培根,還有拜倫、喬治六世以及包括查爾斯王子在內的多位王室貴族及6位英國首相🤲🏻、3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母校,其聲名之顯赫讓人油然而生“高山仰止”之情。

  三一學院有著牛津、劍橋諸學院裏最大的圖書館(WrenLibrary),於1554年修建的教堂內供奉有六尊玉石雕像,紀念“三一之子”牛頓、培根🔬、丁尼生等人。另外還有一座雕像也讓三一學院名聲鵲起🧑🏻‍🚀,那就是位於學院大門入口處的亨利八世雕像,令人發笑的是:威嚴的國王左手托著一個象征王位的金色十字架圓球,右手卻舉著一根破舊的椅子腿🧑🏼‍🦱。據說那是劍橋學生搞的惡作劇,奇怪的是,幾百年來,竟然沒有任何人去管這件事🧑🏿‍🎨👧🏻。幽默的劍橋人不僅聽其自然🧔‍♀️,而且還興趣盎然地不斷向新生和遊人介紹這個“精彩”的故事🤰。

  與之同樣精彩的還有牛頓“蘋果樹”的故事。這棵並不高大的蘋果樹位於學院大門外的右側草坪上,據說這是從牛頓家鄉精心移植而來的,被英國人進行過無數的考證👏🏻👮‍♀️,認為它是使牛頓領悟了萬有引力定律的那棵蘋果樹的“正宗”後代,因此引來了無數遊客前來膜拜🦶。

 
 

 

 

  聖約翰學院:“嘆息橋”上的嘆息

  聖約翰學院(St.John’sCollege)建於1511年🪥🧑🏽‍🎄,為劍橋第二大學院。有人評價說,劍橋到處都蘊含著文化、歷史和典故,聖約翰學院的“嘆息橋”(BridgeofSighs)就是這樣一個值得咀嚼和回味的地方🙆‍♂️。

  橋的名字是取自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同名的橋。據說劍橋學生常常因為考試成績不佳或者失戀,在此橋上發出嘆息,甚至有些學生在橋上想不通時便一頭栽進河裏(這其中也包括我們可愛的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後來聖約翰學院專門將這座橋四周封起,便成了如今的廊橋樣式。不過😦,在劍橋大學的畫冊裏🔊,嘆息橋的圖片下方專門有一段文字強調®️:聖約翰學院並沒有使用嘆息橋給她的學生帶來任何折磨或處罰——這樣較真的文字著實讓人們忍俊不禁🚴🏽‍♂️💦。

  撐篙:劍河尋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徐誌摩的浪漫詩篇引燃了無數遊人尤其是中國人在劍河“撐篙”(Punting)熱望。

  “泛舟劍河”的遊人可以在各學院的碼頭登上由劍橋學子親自製造Punting的小船🕌👐🏼,劍橋的帥哥靚女既可憑此賺一些生活費。這些兼職“船夫”個個把“撐篙”練得弓馬嫻熟,長篙一點©️👩🏼‍⚖️,小船就在劍河上翩翩如飛,他們還會向船上的客人介紹途經景點的歷史由來🎤🚣🏼,盡心又盡責🚴🏼‍♀️。而我一心想握一握詩人筆下的長篙,於是在Mill碼頭租賃了一條小船✌🏿,開始了“劍河尋夢”之旅🚣‍♀️。

  但見劍河兩岸楊柳婆娑↗️,鮮花曼妙,三五成群的牛犢在岸邊悠閑地吃草,野鴨快活地在河水中嬉戲🏃。其時正當夕陽漸落,綠陰清潭映射著粼粼波光,綠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舒展著纖細的身姿,此情此景,雖然沒有星輝的斑斕,但我還是想如詩人一樣輕聲放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帶走劍橋所有的絕世風華……(王朝紅)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8-01-2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