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隨意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
一天上午9點,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卻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背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穿衣多易感冒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麽幹涉。
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不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𓀀🎾、短褲或短裙的👩🏽✈️。對此老師解釋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吃不吃隨你便中午12點,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齡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坐在那裏🏀。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卻絲毫沒有要餵她的意思🏌️♀️。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被“沒收”了🤦。
老師的解釋是💂♀️:“德國人從來不餵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30分鐘還沒有睡著,他可以出去玩🤞🏿。(張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