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春秋》選載(3) 張世英(公元1844年—公元1916年)🔏,字育生,號佩莪,秦州“西廂張氏”世序七十六世🫴🏼、遷秦十七世祖。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七月二十四日☆。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舉孝廉👨🏿🚀,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考中賜進士出身🤴🏽,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點翰林授庶吉士。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選山東定陶縣知縣,光緒十年(1884年)五月遷陜西甘泉縣知縣,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二月任武功縣知縣✋🏽♔,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任寧羌縣知縣👳,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任鳳翔縣知縣,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任扶鳳縣知縣🙍🏿♀️,同年充任鄉試主考官。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任眉縣知縣👅🛃,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任浦城縣知縣,同年充任鄉試官。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九月任石泉縣知縣🦵🏿,奉旨赴張家川偵石泉大案,同年五月赴長安勘賑🛤。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八月任渭南縣知縣🧏🏽♀️,第二年為西行“兩宮”接駕。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十月調任商州知州。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九月調任鳳縣知縣,同年十一月調任城固縣知縣。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升候補知府設渭南行在🧑🦼➡️,充任州縣官員大計考官。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任彬州知州,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九月任渭南縣知縣👩🏼🦳、候補知府,任上作渭南鄉賢歌,創辦染織廠🫃🏽,立義倉,創立書院,立蒙學二百余所🛍️。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升任渭南府知府✍️,任上六月邀豫晉秦隴名士闔舍學生講斯理十五天🧔。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張世英麻衣率縣民萬人哭“兩宮”。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奉旨調甘肅試辦自治。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旨調西寧府知府🐆,未果。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任甘肅軍政府總務長☀️,同年4月受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誠邀,赴北京參加全國教育委員會籌備會議🧕🏿,當選全國教育委員(後因蔡先生等不滿袁專製而集體辭職)🍾。民國2年(公元1913年)任民國甘肅省稅務廳廳長👩🏽✈️。任上三十年,歷職一府🎫🧫、二州、十二縣👸,勤政務實,清弊恤民🎁,廉潔自律,明察公斷🔩🧑⚕️,修葺文廟,慎重祀典🤯👰🏿,彰孝賢,厲風俗📀,興辦教育,戴星興息👨🦯,民稱清官。興辦教育,儒尊學聖🏊。每到一任👨🍼,推行治教合一,首倡辦學,渭南最著。自捐千金🤲🏽🪕,創立“正蒙”♌️、“宗銘”兩大書院🪲,在陽郭鎮、崇凝鎮立高等小學兩所💃、鄉學二百余所,創以學治吏🪓。任上要求民吏到獄囚每天記字六個。農民非熟當日應識之字🛌🏻,恐盤問🥷🏼,不敢冒然入城👉🏻。時全縣書聲不絕,使民風純清,在陜一府兩州十一縣共辦學1124所(見大清聖旨)👨🏿。朝廷五次下旨褒獎🍵,光緒帝禦筆“辦學爾聖”👨🏻🦲,示昭激勸。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創辦開放私學——秦州黎明講習堂。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動員族人並自捐俸銀共一萬余兩,創辦天水開放式敦本學堂。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改“敦本學堂”為“亦渭學堂”。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在天水秦州🌽,借推行自治,捐俸銀七千改初級學堂為先進的高等教育學校——亦渭高等學堂♥︎,在秦州十四縣興辦各類學校達一千三百余所。並自編課本,淺近通俗🏩,民皆能識🧑🔬。一生捐資辦學創全國之最,萬民尊稱“學聖”👨🏽🏭。
世英著有《夜分學堂課本》《韻示集》《鄉飲習》《二語擇要》《歸山文牘》《邠渭偶存》《癸醜記別》《明儒學案評節鈔》🧔🏼,主編《武功縣誌》《自述年譜》《詩詞集》🧑🏻🍳,清光緒八年《秦州西廂張氏族譜》🧜♀️、清光緒三十四年《秦州西廂張氏族譜》🍞、民國3年《秦州西廂張氏族譜補遺錄》。世英歿後👡,萬民懷念,百姓士紳眾議“惠勤”立匾。民國20年,中國教育界公推為中國民族教育家👩🏻🦼➡️,當年與蔡元培先生共探中國辦學方向(見民國20年申報)。民國30年(公元1941年)👷♂️,天水紳士敬議,改州西關二郎巷為“育生巷”👨🏽🎤,以此來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