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市來到環境惡劣的鄉村🎼,意味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晏陽初提醒實驗人員,要想變中國農民為有文化的新農民,即「化農民」,必須先「農民化」,可是「到民間去這條路,好似遍地荊棘🥷🏿,頗不好走」15🟦。學校式教育部為了推廣平民學校,奔走於鄉村之間👩👩👧👦,「茹苦嘗辛,一言難盡」16。社會調查部的實地調查,所遇到的難處更是不可勝數。尤為困難的是👩🏼🌾,日常工作經費經常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為此,晏陽初經常強調節縮開支,1935年晏陽初說:「數年來敝會經費支絀,屢有核減,本年度職員薪給更屬有減無增。」17由於經費少,工作人員只能粗茶淡飯,外出辦事連飯費津貼都沒有,以致身體經常到了堅持不住的地步。1929年🎾,晏陽初在致美國社會學家甘博(Sidney D. Gamble)的信說:「李景漢的身體已徹底垮掉。這是由於他去年緊張的工作和一直呆在農村並與其他同事一道吃粗糧的結果。」18晏陽初本人何嘗不是如此,他為了平教事業的發展,簡直是「把死的精神做生的工作,和困難奮鬥,至死方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