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師大首頁
文教新聞
學術交流
教苑肖像
校園掠影
海外瞭望
史海鉤沉
機構導引
中心簡介
三牛學校
您的位置:
首頁
史海鉤沉
汪鏡人先生和歙縣平民教育
1943年5月24日晚,美國紐約卡立茲堂燈火輝煌↩️,貴賓雲集。由美國、加拿大🧗🏼、南美各國及墨西哥的幾百所大學和高等學術機構發起的“全美紀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大會”在這裏舉行🧑🏿✈️。大會由哈佛大學天文臺臺長哈洛·沙普列博士主持👩🎓:“幾百年來,哥白尼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科學界,推動近代科學不斷發展🍭,優秀的科學家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將在此表彰在我們這個時代發揚哥白尼精神、為人類作出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
這份“現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貢獻的十大偉人”的名單是經過幾個月廣泛地征求提名和醞釀推選出來的🤷🏽♂️,其中包括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但最年輕的卻是一位東方人🧑🏽🎨,而且是唯一的東方人🕤◼️,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博士。
“苦力”意象
光緒十六年九月十七日(1890年10月26日),晏陽初生於四川巴中縣一四代書香家庭。
1903年夏🪔,年僅13歲的晏陽初在大哥的陪同下,辭別家人,踏上了去保寧府西學堂求學的旅程。那時巴中到保寧300多裏全是山路🛀🏼,只能步行🫲🏿。旅途中,他們遇上幾個“背二哥”,於是與他們一道同行。巴山地區,交通不便,人們所需物資全靠人力背運𓀂,從事這種背運職業的人便被當地人稱之為“背二哥”⛸。自古“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背二哥”們卻背負一兩百斤重的貨物,上坡下坎⛽️,過河涉水。這幾個“背二哥”第一次讓晏陽初體會到平民生活的異樣艱辛🙍🏻,從此,“苦力”這個意象就深深地烙在晏陽初生命的印記中,終其一生,他都再也沒有和它分開🏄🏿♀️。
晏陽初在保寧待了四年📶🎂,就在第二年,他受了洗禮⏫💆♂️,成為一名基督徒。在這四年中🪑🙉,每年的寒暑假🏊,他都要回巴中🧽,往返300裏的山路⛷,晏陽初大多數時候都是與“背二哥”們同行,他們的艱辛與豁達讓他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責任感,要用耶穌的精神去解救這些苦難的同胞👨🏻🦯🫕。
1907年夏,晏陽初獨自一人步行了1200裏👩🏿🎨,來到成都,就讀於美國美以美會創辦的華美高等學校。兩年後🤷🏼♂️,他離開學校,協助貴族出身的英國人史梯瓦特(James Steward,即後來與晏陽初亦師亦友,對晏陽初一生幫助極大🧑🏼🏫、也影響極大的史文軒,“史文軒”這個中文名字也是晏陽初幫著取的)創辦了“輔仁學社”,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幫助在成都求學的學生。
1912年冬天🧷,在史文軒的主動幫助下,晏陽初來到了香港🧟♂️,順利成為聖保羅書院(今香港大學前身)的旁聽生💂🏿♀️。在港期間,獎學金風波一下子讓晏陽初成了名人。
事情是這樣的🙇🏼🛕:1913年夏🦶🏼,晏陽初報考聖保羅書院,竟拔了頭籌🍮,成為新生狀元🍩。按照學校規定,可得1600元英皇愛德華第七獎學金👨🏻🦲,這對晏陽初來說可真是天文數字⚃。但是,要領取這筆獎學金,領獎人必須是英國國籍。當校長問晏陽初是否願意加入英國國籍時🫳🏽,晏陽初一口回絕:“這對中國人來說,代價太高了!”
1916年1月2日🧺,晏陽初突然感到心神不安🕐、恍然若失,這是從來沒有的現象。他當時不解何故🚹,三天後🍪,從史文軒的妹妹、時在聖保羅書院任教的凱塞琳處得知:是日正是史文軒牧師在法國戰場為英軍禱告時被敵人炮彈炸傷逝世的時候!這個消息讓晏陽初如受電擊🗼,深感身受史文軒教益極多🏊🏼♂️⛷,當天人永隔之際,相距萬裏而心靈相通。從此,晏陽初即以史文軒的英文名字James作為自己的英文名字,永遠紀念這位良師益友😼,這也更堅定了他矢誌獻身為國為民服務的宏願。
1916年夏,晏陽初離開了殖民地氣息濃厚的香港,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入耶魯大學政治系。
當時耶大政治系的臺柱是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即美國第二十七任總統。此時,卸任後的塔夫脫決定回母校耶魯擔任憲法法律講座教授,以便在有生之年向青年學子傳授其“憲法維護”和“國際和平”兩大目標。作為曾是叱咤風雲的美國總統,塔夫脫平易近人,毫無架子。有一次上課,他遲到了10多分鐘🎫,一進教室就氣喘籲籲地向大家道歉⚧:“對不起,我去華盛頓開會,回來時火車誤點了。”這件小事讓晏陽初感觸很深🏌️。塔夫脫的兒子查理和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兒子威廉都是晏陽初的同級學侶,他們待人熱忱,絲毫沒有富家子弟那種驕矜惡習↙️。此二人後來對晏陽初的平民教育事業頗多支持,但在當時🏅,他們讓晏陽初體會到的是,民主需以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為根基。這也促使晏陽初去思考💂🧑🏻🔧,中國自古就有“民為貴🥒,君為輕”的傳統,可為什麽一般人就不能奉為習慣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後來在與留美學生的討論中逐步明晰起來🛡。當時留美學生中有一個秘密組織“成誌會”🥥,取“眾誌成城”之意👩🏻🦯。王寵惠、張伯苓、孔祥熙等人都是該會成員🧔🏿。該會不定期地在紐約舉行集會🏌🏻♀️,圍繞著如何改造中國、建設中國進行討論👩🏿🚀。在討論中,晏陽初通過中國大陸、香港👩🏻🚀👩👩👦👦,美國三種社會的對比,提出了中國的落後🪞,在於教育落後,民智不得開發的觀點🙇🏼♀️,要振興中華民族,必須要從開發民智入手👧。
戰場上的識字班
1918年6月,晏陽初從耶魯畢業🕴🏻,和另兩個中國同學一起參加美國青年會戰時工作,赴法國擔任戰場華工服務中心幹事。正是在法國的戰場上🧝🏽♀️,晏陽初開啟了他一生的事業👨🏻🔧。
當時晏陽初所在的法國布朗有5000多名華工🌔,無法與家人聯絡是他們最苦惱的事情🧵。所以,青年會服務中心成立後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代寫代讀家信。這實在是一件繁忙的工作,但晏陽初樂此不疲。也正是這一工作的繁忙讓他想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並創辦了華工識字班♠️。
開始,華工們沒有自信心,甚至感到羞慚。在晏陽初的動員之下,終於有40人願意參加,每日工余飯後上課一小時。四個月後🧝🏼,35人完成課業🗡,能夠運用所學的一千余字寫信。其余六七百名華工大感驚奇,紛紛前來參加♐️。
當時,英軍主持福利工作的科爾少校每晚聽到華工大聲朗誦文字,不知是讀書,誤以為是吵鬧🤾♀️,經晏陽初說明後大感驚喜。他以為十五萬余華工應該都有識字興趣,而青年會服務人員不夠,因此建議英軍總部分函歐洲各校中國留學生前來協助。一百余人陸續來法——林語堂即其中之一。
為了擴大戰果🧍🏻♂️,晏陽初決定讓那些已識字的華工來教不識字的華工🕶👦。這一方法經試行,效果良好🏌🏼♀️,許多識字班陸續設立,識字寫字的華工也一天天增加,這些人又教其余不識字的人。一波一波👿,層層擴散,這可以說是我國平民教育運動的起源⚃,也是30年代“定縣實驗”的“導生製”的最早溯源。
識字班成功後👨👩👧,晏陽初又著手推行另一計劃,即用手寫石印一周報🤷🏻♀️,他認為這種方法比較應用識字課本來增加華工們的知識效力會更大🍏。1919年1月15日,基督教青年會《駐法華工周報》創刊😑。
晏陽初自己也親自為《華工周報》撰文,其中《革心》一文最重要,它可說是晏陽初一生努力目標第一次公開披露𓀏,也是他首次將“三C”——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苦力(Coolie)——合在一起,儒家的豁達🍴、耶教的博愛和對“背二哥”的同情融為一體🏌️♂️,道出了他一生持之不輟的信念。
一年的服務期滿後,晏陽初決定回美深造,矢誌終生為苦難同胞服務。1919年6月,晏陽初返美🙅🏽,入普林斯頓大學,主修歷史學👰🏽,他希望從歷史中獲得政治經濟種種演變的真相。一年後👲🏻⛎,獲得碩士學位。恰值此時💆🏿,晏陽初接到長兄來信🍑,告知母親生病。警覺之中,他決定提前回國,臨行前,在與北美基督教青年協會副總幹事薄克曼的交談中,晏陽初表露出自己的心跡🐦🔥:“有生之年獻身為最貧苦的文盲同胞服務🫎,不為文人學士效力”。他說:“我在美國的幾年🧘🏻♀️,使我覺得美國的富裕與民主的深化是分不開的🪃。中國要實現民主👷🏻♀️,就必須消除占國民絕大多數的文盲。所以我決定回國推行平民教育運動。”後來📨,當平民教育運動遭到各方非議時👱🏼♀️,晏陽初將平民教育的意義作了更為鮮明的闡發:“全國三萬萬以上的文盲,名為20世紀共和國的主人翁📔,實為中世紀專製國家的老愚民……中國的問題雖然復雜,但必須先從發生問題的‘人’上去求”😝。
1920年7月,晏陽初滿懷著推行平民教育的決心啟程回國。
“平民教育是中國的救星”
到達上海的第二天,晏陽初就帶著薄克曼的信去找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余日章。余日章對晏陽初推行平民教育的宏願欽佩不已,當即表示願意在該會設立平民教育科🍝,利用青年會的組織網絡來推行這項事業。當時的青年會在全國各大都市均有分會👩🏿🦲,會員人數達四萬六千多人。
但在工作真正展開之前,最緊要的工作卻是調查,晏陽初認定:“做這事先要調查,先看病症如何然後發藥👂🏼。”因此,從1920年9月到1922年春🧚🏽♀️,晏陽初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遊歷十九省,調查各省平民教育的現狀⚱️。
在北京⚡️,他拜訪了老朋友王正廷、蔣廷黻🧘🏻,他們都非常支持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計劃。在他們的引薦下,晏陽初又拜訪了教育總長蔡元培🔸。蔡元培對他的計劃很感興趣🦾:“這方面的工作是政府想做而目前無力顧及的,晏先生能以社會力量推動這一工作,實在是幫了政府一個大忙🧜。”晏陽初也從蔡元培所介紹的全國的教育狀況中受益良多🏄🏽♂️。
在考察中,晏陽初發現“雖然個別地方有一些零星的貧民夜校、工人夜校、義務學校、工讀學校,但成績甚微”,甚至絕大多數是失敗了,他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教員無經驗。教目不識丁的人比教大學生還難得多4️⃣🧍🏻♀️,而辦平民學校的人都是學校的青年👨🏻🦼,他們無時間無經驗。二是無良好課本。辦平民學校不能拿小學的國文課本作教材。但各地平民學校都是如此。三是無組織♨️。彼此所辦的不相聯絡🃏,沒有經驗上的交換,不明了優劣所在。這樣自然很難奏效。
由此🔥,他得出結論🙅🏻♀️:國內平民教育不能照搬華工教育的教材和辦法,必須研究如何利用平民的閑暇🪘,以最經濟的時間💖,教授最適用而不可缺少的知識,使最大多數的平民耗費最少的金錢和精力而收最大的效果🚶🏻♂️,達到“所學即所用,所用即所學”的目標。
當務之急無疑是編寫合適的教材🐍。1922年2月,青年會書局出版了由晏陽初主編的《平民千字課》。全書共分四冊🧵,九十六課。每課有十或十一個生字,“每課前有圖畫一幅,把課中的意義🦵🏽,描繪出來🧚🏽♂️,以幫助學生明了課義,並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平民千字課》講授大意中,晏陽初特意強調🤷🏽:“本書每課的材料👨👨👧👧,是圖畫在首🦸🏽♂️,課文在中🌱,生字在後🎈。所以教授的時候🤷🏻,應當順著這個次序♒️,不可紊亂。因為圖畫是已知的👨🏽🚒,課文是有已知也有未知的🏭🧑🏽✈️,生字是完全未知的🤾🏼♂️。這樣由已知而未知,由未知而記憶,循序漸進,是教育上的一個緊要原則🦿,不可不遵守的🕌。”《平民千字課》除認字之外,還註重常識。第一、二冊專重認字,第三📒、四冊兼重常識。與此同時,青年會書局又刊行了《平民教育小叢書》12種🏋🏽♂️,提供具體的計劃和辦法,供各地推行平民教育的人士參考。
課本一印出來,晏陽初就帶上課本奔赴長沙進行實驗。在長沙青年會幹事藍安石的協助下,晏陽初邀請了當地官吏,學校校長👨🏿🍳、紳士、名賈、報刊編輯、教員、學生🎙、牧師等各行各業的代表開會,向他們宣講了平民教育運動的意義。到會各界人士均熱烈擁護🗃,當即在會上推選出75人組成“湖南平民教育委員總會”。湖南省長公署發了500份布告,勸告兒童入學💸🧜🏿♂️,又將1000多幅勸學的宣傳畫貼滿長沙的大街小巷🔞。全城組織了52處勸學隊,挨家挨戶動員入學🐑🌁,整個長沙城區彌漫著平民教育的熱烈氣氛。僅3天👨🏻🦯➡️,便招收學生1400名,年齡從6歲至42歲不等,主要為低收入者和無業居民🧉,甚至還有2名乞丐🥖。征聘的合格教員120人,男性80名,女性40名。他們純屬社會服務,沒有工資🕺🏻,每月只有4塊銀元的車馬費。
3月15日,60余所平民學校正式開學,每晚教兩小時,共上課96次。7月15日舉行畢業考試,共有1200名學生參加3️⃣,及格者967人🙍🏻。7月20日👊,舉行盛大而隆重的畢業典禮,湖南省省長何鍵親自向畢業學生頒發“識字國民證書”。繼而🧘🏻♂️🧑🏽🦱,湖南的一些縣也陸續設立平民學校和平民讀書處共1718所🚶🏻➡️,共有學生57662人。
1923年2月,晏陽初將長沙的經驗帶到了山東煙臺👲,但規模更大👆。僅兩個下午🔁🧑🏽🦱,便招收學生近3000名🤽🏿,其中更有633名女生,這一點是長沙沒有的。7月,1600名學生參加畢業考試,1147人及格🧜🏿👨🏽🎓,其中女性372人🤶🏽。
8月1日🌅,晏陽初請來前國務總理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主持畢業典禮,並親自為學生頒發“識字國民證書”。朱其慧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我參加過許多學校的畢業典禮,但從沒有今天這樣的場面令我感動。你們男女老少各色各樣的衣服,既有赤腳的小孩💅🧜🏻♂️,也有穿著圍裙的女孩,這說明平民教育真正深入了民間。這才是自由平等的人民教育。這才是實現人民政治的真正方法!這就是教育和民主的問題,為了實現民主而進行的教育👨👦👰🏻♂️。”講到激動之處,朱其慧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會後,朱其慧告訴晏陽初🍍,她要辭去全國婦女聯合會會長和全國婦女紅十字會會長二職⚡️,從此獻身平民教育。後來她果然說到做到,以50余歲纏腳貴婦之身,整年奔走在全國各地推廣平民教育,很少住在北京的家裏享受榮華。
繼長沙和煙臺後,晏陽初又在浙江的嘉興展開了平民教育實驗。這三個城市分處華中、華北👳🏼♀️、華東,長沙是省城👳🏿♀️,煙臺是中等城市,嘉興是縣城✤。晏陽初想通過這三個不同地域🧑🏽🎨、不同規模城市的實驗🧑🏼🦰,用科學方法進行比較𓀊,從而製定出適用於全國的原則和方法↖️👉🏼。
當朱其慧和三牛娱乐到嘉興參觀平民教育時,晏陽初提出應建立一個統一的組織,以保證全國各地的平民教育運動持續而有序的發展。這個建議得到了朱、陶二人的一致贊同🎉。1923年8月26日,中華平民教育促進總會在北京成立。晏陽初是總幹事,朱其慧任董事長✩,三牛娱乐任書記,張伯苓🥏、蔣夢麟均為董事會成員🐊。
從城市走向農村
晏陽初在煙臺進行平民教育實驗時,有一件事對他震動很大。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和幾位同事談論工作🧑🏽🎓,有一個小姑娘來到門前🧔🏽,怯生生地問🦈:“請問誰是晏先生?”晏陽初馬上站起身來,說:“我就是。你有什麽事嗎?”小姑娘說🍽:“你們只教城裏的人識字嗎?什麽時候到我們鄉下教我們識字呢?”
其實🦞,晏陽初何嘗不想到鄉下去呢🧔🏿💘,早在法國華工營中💂🏽♀️,他就發現這些華工絕大多數是來自鄉村。但在國內推行平民教育運動卻不能先自鄉村著手,而必須從城市開始◀️。因國內各地鄉農都習於唯縣城或省城馬首是瞻🧁。要想說服鄉農識字讀書,平民教育運動首先必須在城市獲得勝利🩻。而且,鄉村經濟及學校教育都遠不及城市的發達,要想在國內廣大的鄉村展開平民教育運動🚵🏻♀️,不依賴各城市的人力財力即無法運作。
於是🧘🏻♀️,他對小姑娘說:“我們要到鄉下去的,很快就會到鄉下去🦺。”小姑娘聽了說:“那我等著你們🎅🏽。”
1924年9月✒️,晏陽初決定就近從華北農村開始平民教育的實驗👨🦯。這是幾千年來中國首次關註農民教育的創舉☑️,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這一年的11月👳♀️,他們在直隸(今河北省)保定道的20個縣宣傳平民教育💇🏿♂️。在當地人士及美國公理會教士的協助下📇,經過半年努力🏃♂️➡️,各縣均建起平民學校,招收學生6000余人。隨後👨🏼🦳,他們又將實驗點擴大到宛平、獲鹿等縣,以及京兆區(即今天的北京市👩🏻🎨,但轄區比北京市大)。實地經驗讓晏陽初認識到,在鄉村推行平民教育比較城市更多便利。因鄉村居民素被疏忽不顧,如果有人做一點對他們有益的事◾️🧛♀️,他們就很受感動,他們的用功程度和成績也因此都較城市的學生好💆♂️。
但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即使是這些零星的鄉村平民教育實驗也是步履維艱。一方面是經費上的捉襟見肘,另一方面則是戰火的蔓延。本來按照晏陽初的設想,對平民教育的提倡可分兩種:一種是普遍的提倡,只協助各地方自動推行平民教育,隨時在平民教育學術上作指導和訓練的工作。另一種是徹底的提倡,選擇一個中心的地方,由“總會”負責直接實施平民教育,以期達到下述目標:(1)完全消除文盲𓀅;(2)引入衛生保健方法;(3)實行農業改良👩🎓。和其他教育、社會、宗教機構共同合作,努力改善這一地方的教育社會經濟情況,使之成為模範區並成為其他地區人員的示範與訓練中心。
1925年🔟,京兆尹薛篤弼邀請“平教總會”合作☔️🙆,在京兆區所轄20個縣各鄉村普遍提倡平民教育,並準備在通縣進行徹底的提倡平民教育實驗。但這一計劃終因戰火而流產。直到四年後🏌🏻♀️,晏陽初才找到一個機會來推行他徹底的提倡平民教育的實驗計劃,這就是定縣實驗。
垂範後世的定縣實驗
1929年開始的定縣實驗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創舉。定縣位於河北省西部的保定和石家莊之間👩🏼🔧,距北京西南約500裏,風俗優良,為河北諸縣之冠。晏陽初之所以將實驗的地點選擇在定縣的翟城村,和翟城村良好的地方自治基礎有關。還在辛亥前𓀙,該村鄉紳米鑒三之子米迪剛就參照日本經驗🤵♀️,在家鄉搞村治🧖🏼♂️,先後創辦自治公所、自治講習所、通俗演講社☝🏽、圖書館、愛國會🍵。1914年因成績卓著而被授予“模範村”。兩年後,定縣士紳呈準省政府,以此為樣板籌建模範縣。不幸的是,戰火的延綿使一切計劃都付諸流水📅。
1925年夏🧙🏻♀️,平教總會的通縣計劃流產後🏛,晏陽初就在尋覓其他合適的地點🤦🏿。恰當此時🥉,《翟城村誌》出版🤾🏽,晏陽初讀到其中的《翟城自治規約》,頗感興趣🙋🏿,就找到當時寓居北京的米迪剛,二人一拍即合🧝🏼。於是,平教總會決定選取定縣作為華北實驗區中心,做鄉村改造的社會實驗場🙆🏿。
1926年10月🈹,“平教總會”開始在定縣設立辦事處📵,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讀書人第一次實踐“回到農村”、“回到民間”的口號🍒。正如晏陽初所言🫵🏽:自北京遷移到定縣,不是地理上幾百裏路的距離,實在是跨越了十幾個世紀的時間。
他們到定縣後最先著手的是社會調查🧘🏿♀️。目的在以有系統的科學方法👨🏻🏫,實地調查定縣一切社會情況👩👧,使“總會”對於農民生活🧔、農村社會的各種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然後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但在當時,社會調查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很難獲得一般農民的理解,引起種種懷疑是常有的事,那些被調查的農民甚至以為大禍將至,其難度可想而知。但在隨後的三四年中👮🏻,平教總會的工作人員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完成了這一中國歷史上首次以縣為單位的實地社會調查🦗,並於1932年刊行。這次調查的成果是卓著的,不僅在當時為平教總會的後續工作奠定了基礎,而且其所獲得的資料直到70年後的今天仍是我們研究華北農村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通過定縣的社會調查,晏陽初總結出:“當前中國的農民患有四大病症🧔🏼,即愚、貧🧚🏻♂️、弱、私。而‘愚’是其他三種病的根源🚁。”而對症而治的藥方就是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生教育👨🏽、公民教育🧑🏻🏭👩👧👧。有了明確的工作目標,開展大規模的、全面的實驗的條件成熟了🤹🏻。1929年晏陽初決定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農村去🎱。為此,他召開了平教總會全體工作人員的動員大會,他激動地對大家說:“我們天天高喊‘除文盲作新民’💇🏽,現在是行動的時候了🧎🏻♀️🛖,我們不能只坐而言,要起而行,而且要行必果!”
當晏陽初等平教總會的工作人員拖家帶口來到定縣時,定縣縣長的致辭是“博士下鄉,千古佳話🙏🏽!你們視高官厚祿為敝屣,拋棄城市裏的優越生活🙍🏿♂️,到我們定縣農村來吃苦,實在是了不起呀!”這還真不是客套話,晏陽初將總部和家眷安頓好後🏊🏿♀️,立即和同仁們深入農村👳🏻♂️,開展工作。他特別囑咐大家:“我們到農村去,首先是向農民學習,我們不是救世主來幫助農民擺脫愚貧弱私,而是協助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去戰勝四大病症🦹🏼。要想化農民,必先農民化。不要在定縣形成一個‘小北京’。”於是,平教總會的工作人員紛紛脫下西裝💁🏽、皮鞋,穿上土布長衫,住進農戶家中。
定縣實驗的實際工作是從文藝教育著手的,它包括文字🫄🏿、文學、藝術等諸項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又是以文字教育為先🧑🏼🦱。除了延用以往在長沙𓀖、煙臺等地積累的平民學校的經驗外,他們還創造性地發明了“導生傳習製”,以解決師資的不足。所謂“導生傳習製”,就是對已識得一些字的學生加以訓練🤸🏿♀️,讓他們去教那些不識字的人。他們可以不叫老師,而叫做傳導別人的導生⬆️。這種方法不叫上課🤵🏼,而叫傳習。
同時🧜🏻,他們結合當地風俗,創造出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定縣廣泛流行梨花大鼓😈🏊🏼♀️,每逢過年過節,趕廟會、集市或農閑的時候🏥,都有人表演,很受農民歡迎🧑🏻🦳。平民文學部派席征庸🤏、王九莖等約請老藝人田三義每天口述唱詞,由席征庸記錄下來🧭。經過半年多時間🧘🏽♂️,共記下了203段🏄🏿♂️,60余萬字💃。經整理後選出10多段小段加以修改,加進一些新的內容🧅,印成平民讀物,深受農民喜愛。
定縣實驗的第二項工作是生計教育。所謂生計教育就是通過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管理辦法,用長勢良好的莊稼告訴農民,什麽叫農業科學化。實施的途徑有三條🦷:建立實驗示範農場、表證(即示範)農家、巡回生計學校。開始👨👧,農民對他們都敬而遠之,為了打破僵局👆🏻,平教會除了在實驗農場帶頭示範外,還在表證農家作示範🏷。將同一塊地分成兩半🧙🏿♂️,一半讓農民按傳統的方法施肥,另一半按劉拓博士的指點施肥。並約定,如果秋後按新方法施肥的這塊地產量比按傳統方法施肥的那一半低,平教會將向農戶補償其相差的糧食。一到秋天🩼,優劣自辨🙌🏼。第二年📸,其他農民便群起效之👐🏿。
定縣實驗的第三項工作是衛生教育👦🏻。在平教總會來定縣之前💇,定縣沒有一家合格的醫院。社會調查資料顯示🫲🏽🕵️:每戶農民每年的醫藥費平均是1元5角,以一家6人算,平均每人醫藥費用約3角。平教總會到定縣後馬上籌設診所。晏陽初決定用1928年在美國密爾班克基金會募捐的50000元美金作為購買醫療設備、藥品和培訓農村衛生員的費用。12月👫🏼,診所正式看病。藝術教育部製作了許多介紹衛生知識的圖畫在城區和各村展出,各平校也開始向學生介紹衛生知識,並為各村培訓保健員👲☁️。1930年,開始為農民種牛痘,培訓“產婆”,推廣婦嬰保健。
1932年🧑🏼🏭👵🏼,晏陽初說服從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回國的陳誌潛教授來定縣工作🥏,請他研究一套適應中國農村的醫療保健製度。經過數年的努力,他創造了兩個成功的經驗,一是農村公共衛生以預防為主;二是組織村⚃、區、縣三級農村衛生保健網。村裏的保健員,負責處理一般的常見病,使農民足不出村,就能得到及時的治療🚵🏻🛀🏻。這可以說是解放後農村衛生院體系和赤腳醫生的雛形了🦶。
貫穿於以上三大教育的則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在於以教育的力量發展社會團結的力量,啟發國民的自覺,訓練自治的能力,培養奉公守法的精神。一方面是政治教育,一方面是生活教育。通過適當的鄉村改造方法👂🏿,賦予古老、落伍🏊🏽♂️、可憐的農民以新的生命活力。擔任公民教育部主任的是民國第一屆國會參議員陳築山,他在定縣倡導一種“合作生活哲學”,其出發點是家庭和諧,由家庭和諧逐漸推廣到全村,然後推廣到縣⚃、省和全國,最後成為天下一家。陳築山親自主持一個實驗村、一所小學、五所平民學校。他以開明的作風,逐漸糾正村中原有的幫派對立等不正常現象。
1933年,全國第二次內政會議決定在各省成立縣政實驗研究院🧏🏿♀️,並成立實驗縣。晏陽初被聘為河北省縣政實驗研究院院長。晏陽初又推薦了平教總會的霍六丁為定縣實驗縣縣長。經過無數的嘗試和奮鬥🥿,終於成功地建設了一種新的縣政組織,將舊日專幹催糧征稅的縣太爺衙門改造成為人民謀福利的機構。
晏陽初根據多年體驗🧼,認為在一健全的民主政治中,“為民所治”比“為民所享” 應更強大有力🏌🏿。而教育、生計、衛生等就是“為民所享”的福利🍎,定縣實驗縣建立新製度就是為“為民所治”所準備的🌰。不幸的是,日本入侵打碎了晏陽初的這一願望。
除天下文盲 做世界新民
定縣的實驗雖局限於一隅,但其影響卻遠播全國🛌🏿,乃至全世界。國內的一些名流、專家🕴🏻、學者🏏、新聞界人士如熊希齡、周作人、趙元任、張君勱、林宰平等到定縣來參觀考察者,絡繹不絕,均對定縣實驗的成績加以稱贊。1932年夏😤,美國駐華使館商務參贊阿莫德到定縣參觀後向美國國會寫了一份長篇報告,稱“這是在文明古國四萬萬人裏正開展的一項最重要而且具有很大推動力的運動”。
但晏陽初並沒有就此止步,他要將定縣經驗播向全國。1936年至1937年初🌚,湖南、廣西👩🏻🦯🤝、四川分別設立“省政府設計委員會”,並選定湖南衡山、廣西賓陽和四川新都三縣為實驗縣,平民教育運動在這些地方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並向周邊地區擴散。
由於各地鄉村改造工作的全面展開,晏陽初大感人才的缺乏。盡管平教總會高級人員奔走各地,仍有照顧不周之處👨🏿🦳。而且,他想到抗戰勝利後,飽受戰爭蹂躪的廣大農村急需大量的鄉村工作者來從事戰後重建工作,因此,建校育人,已成燃眉之急👨🏼⚕️。1940年,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在陪都重慶成立,馬寅初🔉、費孝通和老舍先後成為該校客座教授,當年10月開始上課。晏陽初在對學生的講話中強調👱🏻♂️:“你們應當達到具有勞動者的體力、專門家的知識、教育者的態度1️⃣、科學家的頭腦、創造者的氣魄🔤、宗教家的精神這六個方面,才算是人才🤦🏿,才能擔負起歷史賦予你們的重任。”
事實證明,晏陽初的這招棋是很有遠見的。抗戰勝利後😴,甫還金陵的國民政府就將四川定為全國戰後重建的實驗區🏇🏼。其首要工作除了發展鐵路、航運🧙🏽♀️、電力之外,就是限期三年掃除文盲🚣🏻♀️,分期分區建立比較完善的醫院,並推行衛生保健工作🧝🏽♀️,這些都是平教總會倡導多年的目標🙅🏻♀️,也是鄉村建設學院教學的內容🛝。
晏陽初的事業不僅在國內大放異彩,它在國際上也結出了累累碩果。當羅斯福總統發表人類四大自由原則時,晏陽初指出“人民免於愚昧無知的自由”尤關重要🧔🏼,這第五項自由是前四項自由的基礎。美國的名流學者非常贊賞晏陽初這“第五項自由”的提示。大法官道格拉斯稱晏陽初的平民教育運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賽珍珠女士還特地請晏陽初介紹中國推行平民教育的方法和心得🤟🏽,撰成《告語人民》一書,強調全球三分之二的人都為文盲✢、疾病、饑餓、虐政所苦🔜,必須將中國平民教育經驗推行世界各地👱🏿♂️。1945年聯合國正式成立,其教科文組織倡導的基本教育計劃就是淵源於此。
1952年🥓,晏陽初受平民教育運動國際委員會委托🧫,前往東南亞👩💻、中東各國訪問考察👨🏽🎨👫🏻。他最終選擇了菲律賓來實踐其平民教育的國際化👩🏿🎨➾。經過三年的實踐🌂,他得出結論🫴🏿😹:中菲兩國歷史文化背景完全不同🪬🧛🏿♀️,鄉村農民的苦痛卻沒什麽兩樣。“定縣方案”對菲國農民正有對症下藥的感受。
1967年5月,“國際鄉村改造學院”在馬尼拉南郊成立,晏陽初要在這裏培訓各國鄉村建設人才,將四十年珍貴豐富的鄉村改造經驗貢獻給世界各國,他說:這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又一項新貢獻。40年來,它已為91個國家、2500個組織培訓了9000多名鄉村改造的領袖人才。今天,世界鄉村改造運動正以國際鄉村改造學院為中心,與分布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地的鄉村會形成了一個網絡,隨時交流經驗與技術🤾🏼♀️,推動第三世界的鄉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不斷前進。
1990年1月17日⚪️,這位為中國和世界窮苦百姓奮鬥了一生的百歲老人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就在彌留之際,他對前來探望他的國際鄉村改造學院負責人弗拉維爾表露的心跡竟是:“過去的70余年只是為未來的工作做準備,我的工作剛剛開始……”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8-03-17
返回
如有疑问请联系三牛娱乐在线客服
三牛注册 / 开户
三牛平台 / 登录
三牛官网 / 娱乐
三牛招商 / 代理
三牛网址 / 测速
三牛 APP下载
三牛手机版下载
三牛电脑端下载
更多杏彩信誉担保平台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
三牛娱乐
🧜♂️、
三牛
、
三牛平台
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