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學畢業時刻🏞💇🏽,是一個融合了最豐富詞匯的集合🔈。它是一個沉重的動詞🤚🏽🏡,是一個讓人難忘的名詞🙅🏿,是感動流淚的形容詞😫,是帶著微笑和遺憾去回想時的副詞,是觸碰不到而無限感傷的虛詞。
又是面臨畢業的時刻🧑🏭。大學校園內🅱️,即將各奔前程的大四學生戴上了學士帽👨🏼✈️,含著眼淚說再見。今天的大學生,他們是怎樣留住自己對同窗的記憶——
離別進行時——『關鍵詞:多樣化🖖🏽、網絡化👨🏻🦽➡️、新潮化』
拍攝DV 留下每個人的笑臉
“這段時間又是校園留影,又是畢業聚餐🦺🦵🏼,不舍雖然沒有寫在臉上,卻在畢業的尾聲淋漓盡致地無聲表達🚋。”海南大學畢業生張同學說。
她告訴記者,她們班上還特別製作了 DV,將全班同學的畢業合影👩🏻🦯➡️、老師寄語、畢業聚餐🦶🏿、外出遊玩、KTV聚會唱歌等各種鏡頭整理在一起,再配上了一首張學友的《祝福》做背景音樂,刻錄成光盤📳,每人一張,作為畢業留念。
另外,她們宿舍的六位姐妹從中受到了啟發,也製作了一份名為“難忘宿舍”的DV🤾🏽♂️。她們將大家一起聊天☎、嗑瓜子的片斷拍攝下來🤸🏻,最後每個人還在鏡頭前扮一個“鬼臉”,作為片尾👷🏼♂️。
“若幹年後,等大家慢慢長大,甚至變老以後,再拿出這兩張光盤看一看,肯定很開心👨。” 張同學告訴記者。
製作網絡同學錄 把實驗室搬到網上去
記者調查發現,用網絡來記錄大學生涯的點滴,是畢業生們非常普遍的做法👿。進入國內許多著名的門戶網站就可以看見數不清的同學錄以及大學畢業生製作的博客🙎🏼。
“再做5天左右,我們系的同學錄就可以完工了💆🏻。”為了紀念四年大學生活,海南師範大學化學系的畢業生蔡同學正忙著製作網絡同學錄。
他介紹說✉️,之所以製作網絡同學錄是為將來畢業後,同學之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交流平臺🏑。有了同學錄🔮,同學們畢業後如果遇到了人生大事,都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告知其他同學或者向他們咨詢☣️。作為化學系的學生,實驗室是他和同學們最難割舍的地方👷🏼♀️,因此他特意到以前工作學習過的實驗室裏拍了許多照片🏋🏼♂️,傳到同學錄上。
廣告專業學子 製作特殊的紀念冊
“有沒有那麽一本冊子,會讓你想起03廣告?我們的紀念冊已經開始動工,我們成立了作業小組🧑🧑🧒🐪,希望熱心同學積極加入。”為了紀念即將逝去的大學時光👼🏻,中南民族大學03廣告班的海南籍學子小孫,發動全班同學用所學的專業技能製作畢業紀念冊🧑🏼💼。這是他們大學生涯最後一次集體活動🏄🏿♂️。
小孫說🕵🏼♀️,由於即將畢業,同學們都忙著找工作,這個想法最初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關註。但經過一番策劃和動員之後,同學們在最後一次班會上終於達成一致:全班參與進來🥍,用最後的班費製作畢業紀念冊🏃🏻♒️。
“我們大學四年所學到的設計知識都體現在這本紀念冊裏。”在他看來🦹♀️,用所學到的專業技能來製作這份特殊的紀念冊是非常有意義的🧑🏻🏭。
彈起心愛的吉他 用畢業歌留住大學記憶
在畢業的時候🙆🏿♀️,將離別的憂愁、感慨化成音符用吉他釋放出來👩🏻🎨,是許多校園歌手的做法。海南師範大學的畢業生小王,是學校樂隊的吉他手,為了紀念大學時光🙍🏼♀️🎩,他和樂隊的夥伴們寫了兩首歌:《這片海》、《你的我微笑》。
“想就這樣躺在這片海👨🏼🏫,月光從頭頂上照,讓海水帶走離別的澎湃……”“把夢打上最深的記號🚣♂️,放飛到天涯海角,也丟不掉我的思念……”王同學現在唱起這兩首歌🙅🏼♀️,眼中還透露著一絲對大學時光的懷念。
他告訴記者🙎🏽♀️,這兩首歌從出現靈感到全部完成大約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歌曲創作的靈感來源於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
把你留在我身邊 瓜分彼此最心愛的衣服
“畢業之前🪓,我們現在都忙著瓜分彼此最心愛的衣服。”畢業生小琪告訴記者👩🎨。她說🚣🏼,她們宿舍裏的六位姐妹,有的考上了研究生,有的找到了工作⏸,有的依然在奮鬥……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最後10多天的日子。於是,大家都在準備禮物互相留念🕳,至少再看到這些物品的時候,能夠讓彼此想起曾經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宿舍的小雪擅長手工,她給每個人編織了各自喜歡的屬相動物,四只老鼠,一頭牛還有一只老虎;小婷買了六件學校專門為畢業生準備的紀念衫📟,每個人都在衣服後面寫字做紀念。
她們都把自己平時最心愛的衣服拿出來,讓宿舍的姐妹隨便挑選,看上的就拿,小琪把每個人的衣服都拿了一件,特別是一位舍友的白色連衣裙,她平時就非常羨慕👰♂️,現在終於“到了手”⛹️♀️。同時,小琪的裙子和運動服還有冬天的鞋子也都被“剝奪”走了。
“想起當初買這些衣服的時候,錢還是從自己的生活費裏節約下來的,買的時候還有點不舍。現在被姐妹拿去,心裏還有點高興,沒有一點不舍。大家也都是一樣。”
離別過去時——『關鍵詞:送別詩🚣🏿♀️、留言冊🌓、畢業聯歡會』
★20世紀60年代
寫送別詩和留言冊
“乘風破浪又一程,同窗四秋情誼深。歡歌揮手送君行,四海環球任君遊。”這是上個世紀60年代大學畢業生的一首送別詩𓀈,作者是海南師範大學的退休教師陳先生。他在1965年大學畢業時👮🏿,寫下這首詩贈送給同學📏。
陳先生於1961年考取了中央民族學院武漢分院(現為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因為當時交通及其落後,從海南到武漢的時間為三天兩夜👳🏽♀️。來到武漢讀書後,由於家庭貧困付不起路費⚧,四年來他一直沒有回海南🧑🏼💼,在學校邊工邊讀🔥。由於四年來一直和同學們朝夕相處🥳,因此積累了非常深厚的同窗之誼。
深厚的友誼,使得他和同學們在畢業離別時更顯得傷感,“真的有點生離死別的味道,因為交通不發達🫳🏼🕤,離別後可能一輩子見不到了🧜🏼。”他說,由於物質條件的製約,當時畢業生很少贈送禮品🦹♀️,更多是選擇寫一些送別詩歌以及留言作為紀念。
“在今天看來,這種留念方式雖然很老土,但卻非常純真可貴。”交談間👬,他向記者展示了一本存放了42年的留言冊,裏面收錄了當年同學們寫給他的送別詩和留言🔪。
翻開這本陳舊的筆記本👩🦱,一股上個世紀60年代特有的氣息撲面而來🎅🏽,“聽毛主席的話,做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在任何情況下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畢業時學校中文系書記送給他的送別留言。
★20世紀80年代初
開聯歡會紀念離別
在海南定居的許先生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他於1977年參加高考,1978年進入衡陽師範大學就讀。一年後🚚,他提前修完了專科的所有課程,並順利地考取了湘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
雖然僅僅在專科階段呆了一年,但是仍然和同學們積累了深厚的感情。離開母校準備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繼續深造時👝,同學們為他舉行了一場歡送會。這場歡送會很簡單,沒有音樂、沒有麥克風更沒有霓紅燈,大家就是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個夠,或者是自發表演幾個小節目🥇。
“當時的情誼很純真,沒有半點的虛偽,雖然大家在年齡上有差別,但這層隔閡在那一時刻消失了。”他說🧘🏻♂️,正是這種樸實的情感使得他這麽多年來一直沒有忘記這場簡陋的歡送會。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鋼筆、筆記本🛑、合影照
“在碼頭送別的情景👩🏿🔧,我終身難忘。”侯先生現在回想起大學畢業離別時的情景,心中頗有感慨。
1988年,侯先生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侯先生說,由於自己在大學時非常健談而且喜歡交友,因而他在學校裏人緣非常好。畢業時他收到的留念禮物非常多🐳。由於物質條件的製約,同學之間送得最多的是筆和筆記本👌🏼👨🏿🔧,特別是男生之間,一支筆就可以表達四年來的情誼🎊。
“畢業時帶了許多的筆和筆記本回海南,都是同學送的。”在眾多的禮物中,讓侯先生倍感珍惜的是👨👨👧🚵🏼,幾位同學特意給他製作的印章🤲🏽。他說,這個印章是用安徽的壽山泥做的,是幾個同學特意到壽山去取泥,然後手工雕刻而成⛔️👎🏽,印底刻著他的名字。
“另外一個重要的紀念形式,就是拍合影。”1988年畢業於北方某鋼鐵學院的趙先生告訴記者⛹🏿♀️。
他說👭🧖♂️,這在當時的大學校園裏,畢業時很普遍的現象,但是當時大家的思想觀念還是比較保守,男女生之間互相贈送禮物的很少♚,至於拍合影🫷🏻🍾,除非是全班的集體合影,男女生在一起拍照,幾乎沒有男女同學之間單獨合影留念情況的出現🖕🏽🎑。(宋亮亮 王成誠 劉孫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