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拿來作為“謎題”的中國高考試題究竟擁有怎樣的難度👩🏻💻?近日🙌🏼🎁,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在其網站上“出”了一道中國高考數學題,來考英國中學生及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並拿出500英鎊獎勵在27日前首先解出此題的學生🙋🏻🤠。此題一出,引來近百萬人的關註🏋️♀️。但在本市數學名師看來,該題目不過是道難度中等的普通幾何題,國內成績不錯的學生20分鐘就能解出。
交大附中特級教師——楊德勝
試題出自前年高考北京卷
上海交大附中數學特級教師楊德勝看了這道試題後,很明確地告訴記者,該題目出自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北京卷)數學(理工農醫類)試卷的第16題。楊德勝多年前曾參與過高考數學卷的命題工作,在數學學科上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據他分析🈸:“這道題的難度系數估計在0.65-0.7之間,也就是說65%-70%的國內學生應該能順利進行解答。”
在楊德勝看來🔨,一個在國內成績不錯的學生20分鐘就能把這道題解出🧑🏽⚖️,但對於國外學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問題。楊德勝認為😑,中國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原因在於國內基礎教育比較紮實,教材也相對統一。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負責人——理查德·派克
目的是思考英國考試體製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負責人理查德·派克博士告訴晨報記者,之所以出這道數學題有兩點考慮,一是他覺得有很多英國學生其實很聰明,只是考試體製不鼓勵他們去學數學☸️;第二就是英國的考試機構太多太雜🈯️,為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地位,而選擇在出題時“趨易避難”🛌🏿。
派克說🧷,他通過該學會駐北京辦事處獲得這道2005年中國高考數學題,為配合自己一篇關於英國教育體製的論文,便將這道數學題貼到了網站。“沒想到,25日貼出來僅半天時間🛥,轉載這道題的BBC(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就有50萬人次點擊,答卷有好幾百份🏄🏻♀️。”
派克說:“英國學生在16歲之前必須要學數學,16歲以後就不作硬性要求。如果要上大學♒️🧕🏼,他們在參加A-level考試時可選考物理、化學加地理🧘🏻,或者地理🧑🏻🎨🤞🏿、歷史加化學,有一點是肯定的,英國的考試機構不要求學生必須考數學。”
“這樣就使很多學生逃掉了數學考試🧿,因為無論是學生還是考試機構,都認為數學是最難啃的骨頭。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使不少考上大學的學生因為數學太弱而無法畢業🕵🏿,需重新補習。”
在網站上貼出中國高考數學題的同時,頁面還附有另一道英國數學題👩🏽🌾。派克對此表示🌺,這道英國數學題是很多英國大學在對大一新生進行摸底時的考題Ⓜ️,答這道題的學生基本都是16歲就停學數學的學生。
派克說🫄🏽,他進行有獎答題的目的,是想對英國的考試體製進行思考👨👧👧。他說,同中國由國家或地方教育機構統一出題的做法不一樣,英國的出題機構至少有OCR、AQA☪️、Edexcel等三個🧑🏼🍼,雖然它們都受英國資格與課程委員會(QCA)管理,但彼此是競爭關系🧏🏻。“無論是大學還是出題機構,都不會鼓勵學生挑難的科目考,長此以往,英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只會越來越弱。”
派克說,他希望人們能對英國的考試體製進行思考,既借鑒中國等亞洲國家的考試方法👧🏽,又借鑒北美的做法,避免英國學生在將來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媒體部主任——布賴恩·艾姆斯利
1700份答卷多署中國名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媒體部主任布賴恩·艾姆斯利告訴晨報記者🧑🏿⚕️,截至當地時間27日中午答題比賽結束🟫,他們共收到1700份有效答卷,其中大部分看起來都是中國人名字。“估計有不少是從中國提交的,可能也有在英國讀書的中國學生🧝🏽♀️。”
至於在3天時間裏有多少人瀏覽了貼有該題的網頁,艾姆斯利估計有100萬人次。
這次有獎答題不僅英國媒體進行了報道,西班牙🙅🏽♂️、俄羅斯甚至美國的報紙也作了報道,一家西班牙電視臺還專門從巴塞羅那趕到倫敦🖌,采訪了派克博士,看來人們對挑戰這道數學題的興趣很高🌄。
至於比賽結果何時公布,艾姆斯利說✍🏼,本來希望在下周,現在看來👩🏿🏭,要拖幾天了🙋,因為答卷數量大大超出他們的預想。(記者 田輝 王婧 實習生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