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吳龍貴
今年北京高考考試說明日前正式露臉👨🏻🔬。專家分析,相比去年高考說明,今年高考考查內容“穩中有變”,部分學科適當調整難度系數。考試內容更加側重對考生實際能力的測查以及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註🛏👆。如“文綜”的政治學科增加“信用工具”和“股票”等內容。(《北京晨報》3月20日)
從本質上來說,當然誰都希望高考盡可能地全面考核學生的素質🕺🏻,因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對高考內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改革是必要的🥟⇢。但是很顯然,這種改革應當是謹慎的,而不能太過隨意,無原則👍🏿🍂,甚至淪為對熱點的盲目跟風——比如👾,“股票”等內容進高考🍻,筆者認為就是一種輕率之舉。
高考內容改革,首要的原則就是普適性。顧名思義😟,普適性即普遍適用性,高考內容應當要讓絕大多數考生感到合理🩳,並且能夠較好地適應,而不能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刻意求新求異,或者只迎合了一部分人的需求。
這是由高考的特殊性所決定的🛃。一方面⚽️👩🏿🔬,在現有的“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教育體製下👩🏼🍼,高考內容哪怕只是有一點微小的變化,也會對千千萬萬的考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會受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高度關註。
另一方面,高考畢竟只是一種面向普通大眾的升學考試,而不是選拔特殊人才的殘酷淘汰賽🏒,只要能達到考出合格大學生的目的即可,不必提出過高的要求,無須面面俱到😕,十項全能。
不可否認🦹🏻,股票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與我們的生活發生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因此,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培養一下實際應用能力,不能不說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是,真正從事這項職業👩👩👧,必須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只是極少數👸,僅僅為了這極少數,而把“股票”內容放進萬眾矚目的高考之中🧖🏿♀️,顯然是不合適甚至不公平的。按照這樣的邏輯💂🏿♂️📉,能夠進入高考的熱點又何止股票𓀏?倘若如此♤,高考豈不成了包羅萬象的“雜物筐”?
事實上,“股票”進不進高考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在背後所傳遞出的某種家長式作風🏗。
我們必須警惕:教育主管部門在作出此項決策的程序上🚣🏻♀️,是不是太過隨性和不夠審慎?是否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和風險考量🧙🏻?態度上是否過於主觀和武斷🚶🏻➡️?更重要的是,別到了最後,告訴我們👨🏽🎤,這僅僅是一項高考改革試驗——拿千千萬萬個考生的未來和前途作為試驗品,“試錯”成本未免太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