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背送學生過河是周玉樹的一門“必修課”和要做的“常規動作”🛷。三十多年來,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重復著這樣枯燥而又艱辛的動作🤛🏻。
每逢開學👚👷🏽,跋山涉水背教材、學習用品是周玉樹三十多年繞不過的一道坎兒。有人說,他在背教材進山的同時𓀎,也把文明和知識背進了大山裏。
在湖南省保靖縣海拔千余米的萬雲山山口,人們經常能見到一位身背背籠、躬背駝腰🏑、著裝樸素的土家漢子,他的背籠裏背的不是包谷🎑、谷子🥘,而是滿滿一大背籠嶄新的教科書。當地人說,那個漢子在這座山裏,爬進爬出已經有大半輩子了🤏🏿。背教材、背學生是他一生的熱愛和一輩子的“必修課”🤠。背書的人叫周玉樹,五十開外,是湖南省保靖縣普戎鎮牙吾村教學延伸點教師,湘西州“鄉村優秀教師”🤛🏽💓。31年來🙄,他憑著一副硬肩膀🕵🏽♂️,背起了牙吾村兩三代人的希望😑。
1976年,周玉樹高中畢業👩🦽➡️。生產隊長叫他當教師,他心動了。第二天,走進教室時他驚呆了:十多雙如饑似渴的眼睛註視著他,黑板上寫著“老師我要讀書”🧄,下面還有十多個孩子歪歪斜斜的簽名🦋。他一把抱住孩子們,雙手久久沒有松開🙆🏻。
為教好孩子,周玉樹沒少動腦筋🤡。白天👨👧👦,他認真教書🔉;晚上🏌🏿♂️,他圈圈點點備課鉆研教材。周末🧘♀️,便帶上課本和筆記去十多公裏外的鄉學區及周邊學校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1980年,他的堂哥周玉文因肺結核去世,其生前苦苦支撐了二十多年的“袖珍學校”———下牙吾村小面臨停辦的危機。沒等領導說話🚶🏻♀️,他主動拿起了哥哥留在講臺上的那根光溜溜的教鞭🀄️,這一拿就是6個年頭。6年裏,周玉樹上午教下牙吾孩子👩🏿🦱,下午教上牙吾娃崽👴🏻👩🎤,往來奔波。
1986年秋,學區實施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牙吾村兩校合二為一。從此✪,周玉樹每天還要義務接送下牙吾村十多個孩子上、下學。牙吾村住戶分散🧾,200來戶人家分為上、下兩個村屯💇🏿,被一條沒膝深的小河隔開,相距三四公裏。一條雜草叢生的山路在亂石間沿河而走🦧,從上村到下村一共要涉水過河13次。為了學生的安全,他像個“喊工”🧑🏽🍳,每天早上滿寨子竄,喊三遍學生,等學生到齊,便挽起褲管一個個背過河。21年來,他像渡船一樣風裏來雨裏去,默默無聞地渡送著學生,從他背上走出大山的就有八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