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日本動畫片《死亡筆記》DVD的發售🈶,以及《死亡筆記》的漫畫走俏申城校園,在漫畫中作為劇情發展的主要道具、可以主宰人類死亡的一本“死亡筆記”🦽,也成為部分中學生爭相購買的流行物品。 有關青少年心理學專家認為,“死亡筆記”之所以風靡校園🧔🏻,成為部分青少年的流行物品,反映了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長期漠視及宣泄渠道缺失有關;雖然目前本市學校都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但真正可以供孩子們緩解、宣泄心理壓力的途徑卻少之又少。這一現象值得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 小店老板:最多一天能賣30本“死亡筆記” 安化路是本市一條並不起眼的小馬路,但文具店的分布密度頗高。昨日下午放學時分🤾🏻♂️,記者隨意走進一家文具小店🆙,即被告知“死亡筆記”賣光了💁🏼♀️,要的話可以預訂🧄,明天就有。店主說,近20元的“死亡筆記”雖不便宜,但進多少能賣多少,最俏時一天曾賣掉過近30本。 而在另外一家文具店,記者終於看到了這本炙手可熱的“死亡筆記”。黑色的封面上用燙金的字寫著“DEATHNOTE”👰♂️,整整30頁的使用說明有種陰森森的感覺。 “名字被寫在‘死亡筆記’上的人類將會死亡。” “寫上名字時必須對那人的樣貌有印象,否則沒有效果。因此,其他同名同姓的人不會受到牽連🪿。” 其後一些煞有介事的“模擬殺人情節”更令人瞠目…… 為了解這本筆記的知曉度,記者隨機挑選兩所初中的兩個班級作了一番微型調查👨🏽💻。令人意外的是,兩個班級共76名同學都曾聽說過這本“死亡筆記”🏤。而其中一個36人的班級擁有“死亡筆記”的有13人。 心理師: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長期漠視 “詛咒他人的行為,雖然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但不啻為一種向成人傳遞訴求的信號。”上海時空心理咨詢中心首席咨詢師嚴正偉認為🎥。 嚴正偉說,現在孩子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社會壓力,各方面的壓力時常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在得不到外來援助的情況下,孩子們常常會選擇一些自以為正確的方式來緩解壓力。 他舉例說🫂,曾有一個家教甚嚴的初中女生找到他時🤱🏽,已有兩年的厭食經歷,正是在無法排解壓力的情況下🙅👨🏽🏭,她寧願選擇一種傷害身體的方式來宣泄、逃避所承受的壓力。 華東師大心理學系王峰則認為🧟♀️,這種行為就是學生承受壓力的外在宣泄👩🏽🍼。現在的學生在社會競爭下拼命學習,遇到壓力卻沒有合適的宣泄途徑🤞🏻,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非積極宣泄方式的誘惑📡。詛咒他人🧛🏻♀️,不僅是對他人生命的不尊重,也是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情緒平衡支點的具體表現。 教師:“生命教育”不應局限於教材 目前在中小學🙅🏽♂️,“生命教育”正成為學生認識生命意義的主要載體。但某知名學校的一位校長卻這樣告訴記者🙍🏿♀️,“生命教育”與其他主宰升學的學科相比🤔,這門課的地位不言而喻👨🏿🍳。 上海實驗學校教師範莉表示✳️,成人面對生活壓力時會用各種方法舒緩壓力,可另一方面卻不斷在孩子身上施加壓力。學習要比別人好📲,還要會彈琴會唱歌🏌🏿,部分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時🦙𓀅,很少主動考慮孩子的負荷。這樣日積月累🤵🏻♂️,這種人為的壓力變成孩子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孩子選擇“死亡筆記”,盡管不是一種值得倡導的宣泄方式🗡,但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種有效的宣泄途徑。 相關鏈接 何為“死亡筆記” 在死神界中🏊🏽♀️,一個死神把他的“死亡筆記”丟失在了人間🧏🏿♂️,所以他不得不來到人間尋找🎮。此時在人間,17歲的男生夜神月在學校操場撿到了那本“DEATHNOTE”💙,並發現本子裏寫著“只要名字被寫在上面的人就會死亡。”於是,夜神月便開始在上面寫上那些他認為該死的人的名字,同時探索出一個又一個甚至連死神都不知道的實踐方法…… [對話] 初二女生眼中的“死亡筆記” 問🐔:怎麽會想到買“死亡筆記”? 答:好玩啊,同學們都有啊。 問:有沒有在本子上寫過別人的名字? 答:有👩🏿💻。不過只有一次🥑。 問:是不是同學? 答:能不能不說🕹🛌🏻,我寫好之後很快就劃掉了,應該不算的吧👩🏼⚕️。 問:那不說名字,說說你為什麽要寫那個人呢? 答:還是不能說🙊,說出來就知道是誰了,反正就是挺討厭她的,就寫了🚵🏻。 問:寫下那個人名字的感覺怎麽樣? 答:讓我想想……好像寫之前肚子裏有股氣,寫好之後這股氣一下子沒有了👨🍼。 問👨🏿🍳:你覺得寫下別人的名字,對這個人會有什麽影響麽🤴🏿? 答🧑🏼🏫:應該不會吧,這本本子是假的呀🕯。 問:那如果你擁有的是動畫片裏的本子呢,你會寫上你討厭的人嗎🚫? 答:我也說不好,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問:你覺得這樣做對不對? 答✊🏼:沒想過,但周圍有人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了😝。 問:周圍有同學用這本本子嗎🦹🏻♀️? 答👧🏼:有啊,班級裏兩個本來關系很好的女生不知道為什麽不好了💃🏿,兩人就在本子上寫下了對方的名字🦹♂️,還互相說壞話呢。還有同學也會把老師的名字寫上去🛝🚢。 問👨🏻🔬:老師、父母知道你有這本本子麽? 答:不知道,我想大人們不會喜歡這種本子的。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