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鄭軍
“事實上🔟,不少高校巨額債務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來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高校自身的校區擴建和校址轉移恰恰成為當地房地產價格飆升的重要‘動力源’。”近日,頻繁進行中西部省區高校融資開發運作的業內人士孔祥彌坦陳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2005年以前,中國公辦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達1500億至2000億人民幣🧝♂️👦🏽,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貸款🏃♀️➡️。有調查認為👨🏽🦳,中國公辦高校貸款規模高達2000億到2500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後勤住宿、食堂、超市等保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地方房地產價格飆升的重要動力。
大學擴招=房價上揚
廣西大學在南寧五象新區開辟新校區的消息剛剛傳出,不到半年時間,周邊地產價格就上揚了100多元/平方米;旅遊城市桂林的廣西師大雁山新校區一期工程,桂林旅遊專科學校二期工程👩✈️、電子工學院堯山新校區、雁山區基礎設施……帶動當地房地產價格紛紛上揚。
“這還僅僅是中西部省區大學擴招和校園周圍房地產價格上揚的情況,東部沿海省區大學擴招帶來的房地產升值效應尤烈。”孔祥彌說🛞。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高校擴招盡管表面上與房價飆升相去甚遠,但由於高校自身具有很強的拉動效應、聚集人氣的效應👨🏼🚀,就導致周邊房地產價格紛紛飆升🕠。
高校擴招的背景在於“教育產業化”發展思路的提出🕵🏿♀️。1998年至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階段☛,中國經濟迫切需要拉動內需刺激增長,但此時需求乏力,國民尚有六萬億元的儲蓄趴在銀行“老虎不出籠”。部分經濟學家向中央獻策:以教育產業拉動內需。
這一測算的結果是:高校擴招100萬😨,全國就可拉動2%的GDP,以每年25%至30%的擴招速度,三年內使我國高校的招生量擴大一倍🎱,新增學生全額自費⛏,即每人年均繳學費一萬元,每年可收取學費200億,這部分學生在校增加消費40億,根據我國的投資乘數估算👳🏿♂️,這240億就可帶來1000億的投資和最終消費。
不少房地產行業的專家認為,2002年以來的高校擴招引發的搬遷、合並、重組等連鎖反應,加快了周邊房地產價格的增長趨勢。房地產業內人士的調查表明🤳🏼:2003年以來,在高校擴招勢頭順利的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區,著名高校周邊的房地產價格已經翻了一番多;在地域相對廣闊的中西部省區👱🏻♀️,高校搬遷、開辟新校址的周邊地區,房地產價格也已經長了一倍⏩。
“三方共謀”演變“四方獲利”
一位熟悉高校財務運作狀況的教育專業人士梁霞萍私下向記者透露:“2001年之前,很多高校並沒有把目標放在房地產開發上,周邊房地產價格提升的動力主要是銀行、開發商和地方政府🌊🧎🏻♂️。但近年來,不少高校決策層已經看到校園人氣對周邊房地產價格起到至關重要的拉動作用👈🏽,高校也自然而然成為房地產價格上揚的推動力👩👧👦。”
記者深入采訪發現,推高房價的“三方共謀”在高校參與的情況下🖐🏿,演變為“四方獲利”🧛🏿♀️,遵循這樣一條基本規律🔳:高校欲借擴招實現跨越式發展,擴大辦學規模,提高院校辦學種類;地方政府為實現財稅收入增加,不惜投巨資開發“高校園區”、“大學城”🧝🏿;銀行找到一批沒有風險的“大客戶”,並同時開始尋找高校產業之外的穩定收入源;開發商(大部分是從高校工程項目中獲利的承包商)全力以赴進行周邊校區和配套設施建設開發。
教育界人士幾乎一致的觀點是🧛:“中央財政的撥款遠低於高校擴招必須投入的經費,在地方政府、銀行信貸、房地產開發商多重因素支持下🙅🏽♂️,高校招生勢頭迅速擴大。投入一塊錢🧑🏽🦳,可以預期的回報遠遠大於100元錢🎰。”
記者在廣西南寧采訪時👉🏻,位於廣西大學校門口的世貿西城,小戶型單價已經高達3900元/平方米,比2001年1200元/平方米上揚了三倍多↩️✂️,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剛剛超過一萬元。
房產“高校概念”蘊藏深層危機
表面上看來⛹️,高校周邊人文氣息濃厚,具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較大的升值潛力是高校周邊樓盤價格飆升的主要原因。但實際上🙎🏿♂️,高校“房產”蘊藏深層危機。
依靠學費收入還貸的“理論”難以“實踐”。高校之所以獲得銀行青睞的關鍵在於源源不斷擴大的招生人數。位於河北廊坊的東方大學城投資規模50億元🧑🏿💻、廣州某大學城總投資120億元,江蘇等地一些大學城投資最少也在40億元到50億元👩🏻🦲。截至2005年8月,四川省各銀行向高校發放各項貸款52億元,湖南省25所高校目前有中長期貸款近百億元👩🎓,校均負債近四億元。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邵鴻認為:南昌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鄭州大學負債均在20億元以上🙇🏼♀️。高校自身的還債壓力巨大。“南昌大學負債20億元🖍,每年利息就要1.1億元,全校收入不到3億元,每年僅夠付息,采取用新貸款償還舊貸款的辦法維持債務。當地政府為了讓學校還貸🙅🏿♀️,出臺政策🦑🙎🏼,允許學校對在新校區上課的學生加收50%的學費。學校把2.5萬名本科生都轉移到新校區,然而高學費同時帶來一個另一個後果,學生負擔過重,交不起學費,學校每年有3000多萬元學費無法收回。”
為解決這一問題,不少高校采取一邊持續擴大規模,一邊通過投入後勤房地產開發來收回成本的做法。長年在廣東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業內人士蔣純繼明確表示:“2006年一傳出高校擴招勢頭必須緩解的消息,我們就開始將手中與高校概念密切相關的樓盤和項目出手,這部分樓盤其實是危機最大🌟、經營時間最長的樓盤🧗♂️。”
政協委員的調查表明:凡是教育國債資金安排的項目🛼,其總投資中要求當地政府及高校配套資金必須達到2/3以上,但大部分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因財政困難而未予配套🧝🏼,高校的配套資金主要靠貸款融資🚶🏻♂️。寧夏大學利用教育國債11965萬元投資建設的項目中,地方主管部門僅配套700萬元,而學校自籌的2368萬元配套資金則大部分依靠向商業銀行貸款解決。
蔣純繼說:“擴招勢頭緩解,高校肯定很難拿出足夠資金還貸,中央監管銀行力度增大🖕🏽,眾多壞債將浮出水面,中西部省區不可能像廣東那樣,由地方政府提供貼息貸款勉力支撐🆒,這都將增大高校經營面臨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