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作為中國教育史上與官學平行交叉發展的一種教育製度🔞,它萌芽於唐末,鼎盛於宋元✊🏿,普及於明清💇🏿,改製於清末,是集教育、學術、藏書為一體的文化教育機構🔽。它在系統地綜合
和改造傳統的官學和私學的基礎上,建構了一種不是官學,但有官學成分,不是私學但又吸收私學長處的新的教育製度,它是官學和私學相結合的產物。自書院出現以後,我國古代教育便發生了一個很大變化,即出現了官學🥐、私學和書院相平行發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勢,直到清朝末年🤷,它們之間具有排斥⛄️,但更多的是互相滲透與融合,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和繁榮。書院在中國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成為中國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註目的一大奇觀🈂️。
(一)中國古代書院發展之軌跡
1、書院製度的起源
書院之名始於唐代👞,分官私兩類🧥🧑🤝🧑,但都不是聚徒講學的教育組織🎒,前者如集賢殿書院為藏
書修書之所🤾🏼♂️,後者為文人士子治學之地🐗。唐朝“安史之亂”以後,國家由強盛走向衰落👍🏼🤵🏿♀️,政治腐敗,民生凋敝♙,文教事業也受到嚴重沖擊,官學廢馳,禮義衰亡。於是一些宿學鴻儒受佛教禪林的啟發,紛紛到一些清靜、優美的名勝之地讀書治學🪐。此後,歸隱山林、論道修身,聚徒講學之風逐漸興起。真正具有聚徒講學性質的書院至五代末期也基本形成,北宋初年才發展成為較完備的書院製度,成為中國傳統教育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書院製度的確立
到了宋代,國家重歸統一🦸🏼,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士心開始向學,由於統治者忙
於拓疆守土,無暇顧及興學建校之事🤵♂️,只重科舉對現有人才的選拔和吸收,以滿足立國之初的一時之需🪅。因此在建國近百年的時間裏,官學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正是在此背景下,書院才以其強大的生命力獲得較大的發展,並確立了自己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的地位。宋代書院的發展軌跡,大致可分為三大階段💓🧚🏿♀️:
1)宋初的勃興 宋立國後🧺,暫時無力顧及振興官學✍️,因而對著名私學采取“贖買”政策⤵️,始為官私聯營的學校模式出現。宋初的六大著名書院即為代表。
2)中期的消沈 北宋三次興學期間,官學空前興盛👩🏻🦽➡️;且重在改革的實踐理性成為主流👩🏼🍼,純學術的研究日漸消沈,因而書院不彰,連著名的六大書院也破敗停辦或改為官學🧑🚀。
3)南宋的大盛 外族的入侵,內部的傾軋和科舉的腐敗,致使南宋的官學形同虛設。更由於朱熹等人對書院卓有成效的復辦和理學的流行😅,書院又日漸昌熾🧑🏿🔬。
宋代書院普遍訂立了比較完備的條規,這是書院製度化的重要標誌👧🏽,其中朱熹親自擬訂
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成為書院學規的典範。
3、書院製度的官學化
到了元代,統治者為緩和蒙漢民族的矛盾👨🏼🔧,喚j漢族士心,對書院采取保護提倡的政策,
同時也逐漸加以控製,使元代書院日益呈官學化趨勢🤽🏼。
1)控製書院辦學的領導權
元代書院的中後期5️⃣,其山長或洞主由朝廷或地方政府委任↘️,或派員出任🔋,他們是朝廷命官,納入官製系統💔😋。
2)控製書院師資延聘權
元代書院的直學、教授等須經禮部🖕🏼、行省或宣慰司延聘、審批或在朝廷備案。
3)控製書院經費使用權
元政府通過給書院調拔錢物,遣員到書院監督使用,對經費進行控製。
此外🏌🏼♀️,元政府還對書院的招生🗜🪫、考試💜、畢業後的出路等方面嚴格控製。元政府采取這些措
施💓,逐漸使書院失去了其自由講學的特質🚠,最後與官學無異。它賴以生存,飲譽於世的學術特色逐漸由淡化到消失,最後淪為科舉的附庸。不過,元代政府對書院改造所持的極為審慎的理性克製態度💇🏼,值得註意。
4👮🏼、書院製度的勃興與毀禁
明代書院的發展“經歷了沈寂——勃興——禁毀的曲折道路”。
1)明初的沈寂
明初因政府重視發展官學📇,提倡科舉取士🪳,使官學興極一時,書院備受冷落,近百年不興。
2)中期的復興
明中葉以後🛒,因官學空疏👭🏼🧜🏼,科舉腐化🦇,書院教育由此復蘇,嘉靖以後🕡,發展到極盛👨🏻🦼➡️。
3)後期的沈淪
由於書院研究學術特質的復歸,書院講學的政治色彩愈來愈濃,“諷議朝政、裁量人物”,統治者深感“搖撼朝廷”🦻🏿。明代後期,當權者先後四次禁毀書院,嚴重地戕害了學術思想的發展。尤其是8️⃣,“洞學科舉”的創設,使書院、官學、科舉逐漸融為一體。
5⏏️、書院特質的消失與改製
清初🤌🏿🔉,統治者為壓製輿論🚻,消除南明的復國情緒,對書院嚴加限製👜💆🏻♂️,但禁而不絕🙎🏽♀️,不過這時的書院已經同官學沒有什麽區別,從元代開始的書院官學化傾向,到清代達到極致。清代書院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八股文製藝,目的是參加科舉考試🕎,獲取功名,完全喪失了書院原有的教學風格與學術研究的性質,其獨立性和自
主性已所剩無幾😙。
鴉片戰爭之後,閉關鎖國百余年的“天朝大國”的大門終於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所打破🏆☆。在“師夷製夷”的洋務邉又校髣諏W堂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改革舊式書院就成為大勢所趨。在此情形下,清政府終於采納了張之洞、劉坤一的建議,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下詔將各省城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州縣書院改為小學堂🖕,並多設蒙養學堂🤸🏻♀️。至此書院製度走完了近千年的曲折歷程之後🥷🏼,最終匯入了近代學校教育的洪流之中😛。
(二)中國古代書院製度之評價
1🧝🏽、形成機製
書院的出現絕非偶然,它不僅與中國傳統思
想文化源流密切相關,而且與封建經濟的發展及期獨特的政治結構緊密相連。
1)思想文化因素
中國封建社會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孔子首創儒學,後經漢代“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由此成為官方哲學和統治方略🔒。隋唐以後🧼,儒🚴♂️、佛👨🏿⚕️、道三教鼎立局面形成。為與佛👱🏿、道抗爭,再創儒家教育的真精神👨🏽🍼,宋代新儒家無可避免地要擔此重任👷🏼♀️。當然,宋代理學家,並非盲目的排斥佛🎎、道,而是理智地吸收佛☪️、道的某些思維
到了南宋,由於外族的入侵,內部的傾軋👨🏿🔧,科舉的腐敗,導致社會動蕩不安,有識之士,紛紛避居鄉野民間,創辦書院,潛心研究學問🥤,力圖再造先秦儒學的自由講學之風,藉以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矯治社會弊病👌🏼💨,以復興華夏民族。
正是由於上述因素,書院才在宋代形成而勃興,它是中國古代私學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私學的製度化階段,為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和傳播做出了歷史貢獻。
2、辦學特質
書院是介於私學與官學之間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組織形式,它具有“非官非私”🧑🏼🌾、“既官既私”的特征🦐🧏🏽。具體而論,其辦學特質可以歸納為✍🏻:
1)官方的認可、扶助
從歷代書院的確立來看🚰,往往與皇帝賜匾額🪆,經書或學 有關。宋初的六大書院皆是如此🧑🧑🧒。
2)註重藏書、讀書
宋代“書院之所以稱名者🚵♂️,蓋實為藏書之所” ,而藏書的目的自然是為了讀書。
3)自由講學,研討學術
宋明的書院,更多地承襲了私學講學自由、各有所本之風習,以傳播學術思想為職誌,宋代理學的流行與書院自由講學𓀘,研討學術的追求密不可分。
4)堅守儒理,與佛、道爭勝
書院是“三教”鼎立、爭鬥和相容的產物之一,可為印證的是書院的確立正好是佛、道式微的開始🦧。書院大多選址於名山大川、風景優美之地🕟,這與佛🛌🏽、道的抗爭與影響不無聯系🧑🏻🏫🙇🏼♀️。
3🦶🏿、教學方式
1)講演辯論
中國書院十分重視學術講演👩🏿🚒,其形式有“升
堂講說”🐄👩🏻🚀、“學術會講”等。書院大師除了闡發自己的學術見解外,還十分重視不同學術觀點的論辯交流。明代後期的顧憲成、高攀龍就特別製訂了書院會講製度、規定:“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並訂有“會約”🧝🏽♂️🧗🏿、“會規”,以道義相磋磨,學術相珍重👨🏿🎤。
2)自修問難
除學術講演外🈷️,書院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註重學生自修研究和質疑問難。書院藏書豐富👨👩👦,這為學生自由讀書和獨立鉆研提供了方便。朱熹認為,除集體講演外,書院的老師的職責就是指導學生自修讀書,強調讀書須有疑👳🏿,有疑而又深思未得者即當請教大師,這就叫做“質疑問難”。朱熹創造的讀書六條(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
居敬持誌)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3)研究探討
書院以學術探究和理智訓練為根本。無論是大師講演👩🏼✈️,還是學生自修👩🦰🫥,都十分明顯地體現了註重學術探討的研究精神。書院作為知識分子求知問學的精神家園𓀕,努力將學術研究與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他們一方面通過學術研究深化學理探討,促進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教學和學術研究培養人才,擴大學派影響。正是這樣交互遞進👨🏼🦰,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封建社會思想和學術的發展。
4、組織管理
在組織管理上👨🏼💻、書院也與普遍學校有所不同:
1)管理機構精簡化
與私學一樣🦸🏿♀️,書院只有一位明確的主持人🍢。其名稱有洞主、山長、堂長🧎🏻♂️➡️、院長等,主持人往往是學派宗師,講學釋難為主要職責🤟🏻,而管理實為兼領。有些規模較大的書院🧚🏽♀️🧑🦱,雖增設副講🧘🏼♂️👨🏿🏭、管幹、典謁等職,但專職人員極為有限,往往由書院學生輪流分任,相較於官學🙍♂️,書院冗員極少🤛🏼🍊,且有吸收學生參與管理的特點🙌,或稱“高足弟子代管製”。
2)管理原則民主化
與普通私學一樣,書院師生均可來去自由,較少專製性的處罰。書院主持人的產生👨🏿🚀,多為公推👨🦽➡️,而非官委。有些書院曾明文規定。主持者“不稱職則更易”✨,還有“按季更易”的條例,不搞終身製。
3)管理方式學規化
由於書院的管理人員少,而師生又朝夕相處,所以製訂一套共同遵守的學規來進行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實屬必要🏄🏽🫶🏼。書院的學規大體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內容🫸🏼:一是指出為學的方向;二是為學💉、修養和待人處事的準則🧘🏿、方法🦊;三是規定犯過的懲治👝。
最負盛名的學規有:朱熹所訂《白鹿洞書院教條》和呂祖謙所訂《麗澤書院學規》。
(三)書院與官、私學之比較分析
由於書院具有“非官非私”和“既官既私”的特點🫸🏽,因而書院與官學相比,多有不同;與私學相較🧒🏼⌚️,也有所別。
1、與官學之比較
與官學相比,書院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官學多
有不同:
1)從教師來看 官學的教師都是由朝廷任命,屬封建王朝的官吏;書院的教師則由地方聘請推薦,多為德才兼備的學者、士大夫,有的雖是朝廷命官👃🏽,但作書院教師僅為兼職。
2)從學生來看 官學學生來源多為官宦子弟🤙🏼,等級性強🪦👩🏼🌾,且需嚴格考試方能入學✌🏼;書院的學生則來去自由,沒有等級尊卑之別,入學也無須什麽考試🚛。
3)從教育內容來看 官學教授的內容多為朝廷核定的教材🗣,內容較為固定、單一;書院教學內容取決於該書院的特點及山長🧗🏿,主講教師的所長🫦,一般山長或主講教師的講授內容🦴,決定於書院傳授知識及學術的主流🧝♀️,因而教學內容較為靈活🏄🏼♀️、寬泛。
4)從教學組織形式來看 官學的教學比較呆板🕹、單調;書院教學比較靈活👷、多種多樣。特別是書院的“講會”製度👩🏼✈️,成為書院的重要教學形式🙋🏿,這也是書院區別於官學的重要標誌。
2🏩、與私學之比較
書院自產生之日起,便與私學有天然的聯系,其共通點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其一,它同私學一樣🪷,是由民間集資創辦的,不屬官方之列🧘🏽,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其二,同私學一樣🟠,書院是向下層社會開放,面向鄉間的;其三,同私學一樣,書院是以平民子弟為培養和教育物件🧑⚕️;其四🦔,與私學一樣,書院主要是一種素質教育👩🏼✈️,不以科舉仕進為辦學目的🥇。
在這些帶根本性的問題上,書院與私學有著不可分離的內在聯系👷🏽♂️,從一定意義上說,書院
是從私學脫胎而來🛀🏿,但書院又不是一般的私學,這已不是對私學經驗的直接搬用🔁,而是對私學進行了深刻的變革,是一種獨立於官學和私學兩大教育系統之外的另一種新的教育系統。
杖縝笆觶鳡懸話愕乃綄W☯️,基本上都處於一種自發性的狀態🙃,它還未形成一套長期穩定的完備的教育規則🧑🏽🚀,具體表現為:其一📄,沒有固定的校舍和教育設施⚡️;其二🍋,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3️⃣;其三🐫,沒有專門的圖書藏所🛰👨🏿💼,更不具備印刷圖書、講義的條件;其四👩🏽🦰,沒有相應的教學計劃和規章製度;其五,是一種手工業式的辦學方式,因此不可能像官學那樣進行分班教學;其六🤸🏻♀️,沒有任何形式的考核體系,缺乏強有力的教育管理製度,學校處於一種無組織的松散狀態等等👩🏻🦼👨🏼💻。而書院則不同,它站在當時
歷史的高度上,對官學和私學進行了全面的審視,並進而對這兩種教育製度進行了綜合與改造🗒,從而形成了一種既非私學又非官學的獨具特色的教育組織形式。
書院與一般私學不大相同的是:
1)書院既有固定的校舍和教學設施,又有專門的圖書藏所👂,不僅校舍宏偉🍱🎸,而且藏書極為豐富🏋️♂️🤵🏼♂️,這是一般私學所難以達到的🧙♀️。
2)書院有固定的教育經費作保障,建立了類似於官學的以學田為中心的教育經費體系。書院獲取學田的渠道有二:一是民間捐獻,二是政府拔賜。這是書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這也是一般私學所不具備的。
3)書院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建立了類似於官學人員編製和崗位。每人根據自己的
崗位職責🧜🏼♀️,分別負責學生的授課、考核,生活和書院的經費、祭祀🟨、保衛安全等。特別值得提及的是書院的學生也參與管理,如直接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堂長、管幹、學長、齋長等,都由學生擔任。
除此之外👨🏼🦰,書院還製定了一系列獨有的頗具特色的教條、學規🍓、學訓等🪩,把得之於管理實踐的一系列經驗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這是書院走上了製度化的重要標誌。
綜上所述,書院雖與私學有著天然聯系,但又與私學有別;它既與官學有質的區別🧚🏿♂️,但又吸取了官學中的許多積極成分,與官學有一定聯系,書院正是在廣泛吸取了私學和官學的有益經驗基礎上進行成功的改造之後,才形成的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教育製度,它是中國生活發展緊密 古代社會近千年來一種重要而特殊的教育組織形式🦺👿,它在教育中所起的極其重要的作用,始終是官學和一般私學所不能達到🏥,也是它們所不能取代的👨❤️💋👨。
(四)書院與歐洲中世紀大學之比較
就在東方古國中國書院製度日趨成熟⛹🏼♂️,空前興盛之時👨🍯,在遙遠的西方世界也出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機構—近代大學,就其產生的特點來說,歐洲中世紀大學與中國古代書院不無相同之處🤟,但卻與書院有著明顯有別的歷史命擼瑺懘耍P者將從文化的層面對兩者進行比較分析👩🏫。文化在最普遍意義上是指人類社會區別於自然狀態的全部事物,通常可分為器物文化、製度文化和觀念文化三個層次。就文化與書院和大學的關系而言☣️,兩者主要受製度文化和觀念文化的影響和製約💊。
1、製度文化
從製度文化層面來說⚒,中國古代與歐洲中世紀相比,在政治體製和宗教勢力兩個方面大有差異。
1)政治體製
中國古代自秦以來建立的中央統治政權🚄,其政治體製始終是高度集權👨🎤。與中央封建集權保持一致就成為書院延續的必要條件,當書院的自由研究☝🏿、論辨講學沒有觸犯統治階段利益和動搖其政治秩序時,或者中央政權無力顧及書院的越軌行為時,書院方顯自己本色;一旦書院的自由化程度超越了封建王朝的容忍的上限,等待書院的只能是或被禁毀或者屈從權勢而走上官學化的道路🌳。中世紀的歐洲與中國同一時期的政治狀況不同,當時的歐洲可能更近似於我國春秋戰國諸候分立的時代👩🏿🦰🔶,許多民族國家和世俗政權並立🧑🦱🤽🏻,這才使大學的學術自由和辦學的自主成為可能;從歷史上看➕,歐洲中世紀大學較小受到世俗政權的幹涉和幹擾♐️,中國書院卻很少有那麽幸折?
2)宗教勢力
中國文化素以非宗教化為榮🧑🏻🍳,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演化而來的道教充其量僅是一種準宗教,外來的佛教也沒能發展到與王權抗衡的程度,世俗權威始終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對書院的存在和發展既有利又有弊。前者表現為書院教學與研究與社會政治聯系📮,對於消除社會弊端,促進社會進步有益💫。後者主要表現
在由於缺乏宗教文化的天職觀念🔘,使書院難以抗拒世俗的功利誘惑,從而走上學而優則仕的老路,這必然影響到書院學術的範圍、質量和深度👱🏿♀️。
中世紀的歐洲宗教勢力強大,宗教對大學的影響遠遠大於世俗政權。這種影響也是利弊兼有,使中世紀大學的教學內容帶有濃厚蒙昧色彩📨,但宗教為論證教義的合理性而主張廣涉博覽各個學科的知識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知識,同時也陶冶了人們的敬業鉆研的職業情趣,鍛煉了人們的思維的嚴密性🧑🤝🧑,從而為科學文化的發展積累了深厚的智力資源🐈。
2、觀念文化
從觀念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異更為巨大。筆者再從文化取向和學術自主這兩個方面,對書院和大學進行比較分析。
1)文化取向
文化取向問題在中西教學思想上表現得極為明顯,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在西方🏄🏿♀️⚫️,主智主義可以說是貫穿西方教學價值觀思想歷史的一條主線,源遠流長🪇,長期居於主導地位。在中國🩼,倫理本位和極端實用主義備受尊崇,自然科學知識長期被正統教育所排斥🙇🏽♀️,單純為政治服務,視學問為晉身之階,求仕成為求學的唯一目的。綜觀中國書院製度將近1000年的歷史中作為封建教育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註重人倫綱常之道的教育👩🏿🎤,把倫理道德當作人類生活決定性因素的價值取向®️,從而限製了實證科學的發展😒。儒家主張自省,而不主張向外探索宇宙的奧秘,反映在教育內容上就是教育
與自然科學知識分離,教育內容排斥科學知識🔂。中國書院雖然註重相互爭鳴的學術研究,但書院大師們在維護宗法封建社會這個根本問題上則是一致的。雖然它存在了近千年,但只有形式上數量上的變化,而無實質性的變革。中近代的落後與重德輕智的文化傳統不無關系。
中世紀大學的興起,是西歐社會開始走向繁榮昌盛在文化上的初步表現,中國世紀大學不僅為當時各領域的學者提供了活動的舞臺💇🏼♀️🌅,而且成為培育新一代學者的園地,學者們不僅擔負起保存文化🤜🏽,傳遞文化的責任,而且擔負起發展文化、創造文化的天職,雖然他們沒有沖破封建教會的控製,但在時代需要的推動下,他們註重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科技文化知識的傳遞,這是對傳統基督教神學教育獨霸講壇的一大突破🏎,客觀上為促進西方近代科技革命的興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學術自主
學術自主意味著學術要從政治懷抱中自由出來,只服從真理的標準,而不受外界的壓力。
中國封建社會政教合一🛺♐️,教育必須受政治權力的擺布,中國古代書院也如此,它始終未形成獨立的教育體製👨🏻,學術無自主性,由於受到政府的控製和利祿的引誘,喪失了書院淡泊名利,專誌於學術研究🙋🏻♂️,誌在治學修身而不事科舉的初衷,最後逐漸官學化,成為科舉的附庸𓀋。當近代革命在歐洲發生時各國都從科技成果中獲得巨大的利益時,而中國的童生士子卻長年累月地蠕動在應試趕考的黃土路上🪝,在考場上比試如何寫好八股文🧏🏼♀️,如何代聖人立言。正因為書院缺乏學術自主性,在近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時興時衰,時浮時沈📧,隨著封建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的沒落,書院製度及其優秀傳統又被封建社會所埋沒。
中世紀大學享有較高程度的自治,大學可以拒絕來自外部的各類幹預,並為獨立生存和自由研究爭取了一定的“特權”🧔🏼,這對科學研究和學術繁榮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客觀條件🚠。學術自主📟,使中世紀大學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學者🧑🏻🦽➡️,對西方文化進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大學不僅成為民族的靈魂,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文化淵源,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正是由於大學的產生和發展,才使西方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積累、冶煉、更新和升華,構築起西方的現代文明的大廈和開放性的
知識系統。也正是在這個進程中,西方的大學製度也不斷地完善,因而能夠從容自由地應付新的文化挑戰👌🏻,歷久而不衰🧏♂️🏪。
小資料:我國古代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在江西省廬山五老峰下的山谷中。唐朝時🪩,喜養白鹿自娛的李渤任江州 刺史期間,在其隱居舊址建臺,稱白鹿洞。宋初擴建為書院,以後屢經興廢🍔,朱熹、陸象山🩼、王陽明等都曾在此建院或講學。現存建築為清道光年間所修,其中碑廊有脾百余塊🏂,刻有朱熹手製書院學規,歷次修建文記及名人書法。
嶽麓書院🚭:在湖南省嶽麓山東面山下。北宋開寶九年譚州太守朱洞創建🏙🫦,天禧二年真宗賜以“嶽麓書院”門額🐴。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存有朱熹“忠孝廉節”四字石刻。
石鼓書院🎅🏽:在湖南海上衡陽市北面的石鼓山。唐明李寬築廬讀書於此🍫🙇🏼♀️,宋至道三年建立書院,柳宗元、韓愈🌃、範成大、朱熹、張載、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都曾到此遊覽或講學。今存明、清碑刻等文物,已辟為公園。
應天府書院:原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城🧘。院址屬應天府管轄,因此為名。應稱睢陽書院😄🥬。最初為戚同文講學之地🙅🏿♀️,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曹誠就其地築學會蠶五十間,聚書一千五百余卷😳,廣招學生,範仲淹曾來此任教☝️👨🏼🎤。自五代以後,院址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