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過半學生不滿大學課程 大學本科教學何時不再彷徨?


來源:光明日報


  編前: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加強高水平學科和大學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努力造就大批傑出人才。

  教育部𓀎、財政部聯合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與此同時,教育部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要求各高校加強教學管理製度建設,加大對教學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強專業結構調整,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並特別就課程設置做出詳細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高等教育投入最大的一項工程——高教質量工程正在迅速落實。 

  “學校開設了很多課程👨🏻‍✈️,真正的專業課卻沒有多少。學的東西多而雜,廣而不精🎮🚍,缺乏針對性。我的專業是‘最不專業的專業’⬇️。”中國傳媒大學大四學生小祝說。

  “班級太大了👍🏽,課堂上沒有互動,只能聽老師講。學期結束後,老師甚至連一半的學生都不認識🦹‍♂️。”河北省某大學大二學生小劉說🥡。

  “下午五點考完🏃🏻‍♂️‍➡️,晚上八點就可以查到自己的成績了👩🏽‍🏫。老師判卷的速度令人‘嘆為觀止’🦵。”采訪發現,不止一位同學有著這樣的經歷𓀏🥭。

  2006年,國內某權威機構組織的“大學教授講授本科課程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8所著名研究型大學中只有49%的學生對所在院系的教學質量表示滿意🪜;多達半數的學生表示🧑🏿‍🎨,對大學三年來50%以上的課程不滿意。

  “我們的課堂怎麽了?”回想起20多年前自己求知若渴、充實快樂的大學時光,一位大學老師望著講臺下稀疏就座的學生🪄,不禁黯然喟嘆🧘🏼‍♀️。

  師生同憂 好課難求

  “沒有合適的專業課教材。國內教材大多重復出版、出錯率高;國外的教材與國內教育不一定完全吻合👨🏽‍🦰,而且我們的英語水平有限,往往對教材理解不透。”北京大學大三學生小潘說🙅🏿。

  而部分教師的講課不被認可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66歲的王老師目前在一所全國重點大學擔任本科教學督導員👨‍🏫。他說🧑‍🦼‍➡️:“現在即使是在名師的課堂,逃課現象依然普遍。”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老師的工作情緒,師生之間的惡性循環正在形成。

  東北師範大學楊兆山教授分析了原因。他說👐:“一是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就業沒有關系或者關系不大🤹‍♀️,學生不感興趣;二是課程內容陳舊,缺少新的信息🛫🧈;三是教師本身素質不高🦏🦹‍♂️,專業知識缺乏前沿性,或者沒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或者課程講解不生動,或者教學態度不端正。”南京大學高教所張紅霞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大學課程與教學,她說👨🏼‍🌾:“擴招以來,越來越多原本不能進入高校或者高層次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進入大學課堂。學生需要課程編製上的幫助♡,老師也需要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訓練。而高校課程與教學研究在我國剛剛起步,尚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僅僅在教學中引進國外先進的原版教材,並不能立竿見影的提高教學質量。如果教師沒有相關研究經歷,講授起來勢必有很大的困難。”她說。

  “事實上,在現行的課程改革中,一些基礎理論類和思想觀念類的課程被淡化,課程設置過於重視技術類和方法類的課程。以教育學為例🎏,教育的技術📲,研究教育的方法都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觀念和教育的思想,而這些都需要基礎理論課程來解決⏭。把握好新設方法類課程與傳統理論類課程的平衡,尚有難度。”楊兆山認為🏋🏿‍♂️。

  另一個難題是應用性課程與知識性課程的協調🩳。就業壓力下,學生希望得到技能,而學校希望堅持素質。“大學為學生提供的應該是知識組合的空間和能力👩🏻‍🚀,大學給予學生的是一個廣闊的知識視野,一種終身學習的興趣,一種探索問題的意識😢,我們不否認實踐的重要性,相反我們還要加強學生培養中的實踐環節,通過實踐環節來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實用性、職業化的課程不是研究型大學的重點。”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韓震說。

  不過,與技能與素質之爭相比,教學和科研之間的悖論更加引人關註🧥🥿。

  教學科研 能否兼顧

  從2001年開始,新課程改革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中小學教育界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大學課程改革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性🙏🏼,只能以校為單位,通過各種不同模式的實踐來摸索。在這種局面下🍖,教學在教師心中的分量,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我要做自己的專業研究,申請到相關名目的基金支持🦴,便可以起步。但我如果要研究怎樣給生物系的學生講好大學四年的各門課程👍🏼,就沒那麽容易了。首先🦸🏿‍♀️,我需要對教學感興趣;其次,我要熟悉教育理論,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能夠進行課程研究;再次,我需要資金支持🚣‍♂️🗼,但是沒有相應的經費可以申請。”某重點大學一位生物老師說🐲。

  “目前,科研與教學真正融合的機製沒有找到;教學工作的地位在大學、尤其在研究型大學遠低於科研工作𓀃。例如🙎🏿,學界對教材的評價遠遠低於對專著的評價。現有機製下,大部分高校教師必須也只能把科研放在第一位🛏,教學退居第二位。”張紅霞指出。“何況,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我國高等教育研究普遍脫離實際、空談理論,回避問題、諱疾忌醫👩🏿‍💻,頌歌多於批評。”這恐怕是教學地位下跌更深層次的原因🍢。

  不僅如此🚣🏿‍♀️。“高等教育研究還存在著兩難的問題🙍🏻‍♂️🥝:一方面,有的高校專業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研究的興趣遠遠低於學科研究本身的興趣;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階段學科的專業性很強,非學科教師很難開展深入的教學、課程研究🪇。”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徐小洲認為🚐💸,“當前,我國對大學教學論、課程論的研究滯後於高等教育發展需要。”

  大學是高深知識傳授與發明的場所。發明需要科研🧑🏼‍🎓,然而發明之前的傳授,顯然離不開教學。教學是發明的基礎,但是發明往往更受重視👱🏼。這樣的現實💆🏽‍♂️,使得教師也身處兩難的境地。

  “作為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比起寬泛的理論研究,我們更應該首先了解學生希望學些什麽,我們能夠提供什麽👩🏼‍🎨,怎樣提供會更有效🧘🏽‍♀️。”西北師範大學張學強教授說。

  但是,要從根本上平衡教學與科研,僅僅有觀照現實的實踐是遠遠不夠的💇🏼。教學研究🫅🏽、管理者要進一步發揮效能,必須遵循管理規律🍡、尊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科學研究規律,還必須更新理念,改進機製。

  機製理念 創新求變

  “應該在課程設置上有所開拓👷🏿‍♀️,開設中國傳統文化、實用文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當今國情分析⛹️、哲學、思維拓展等一些公共基礎課,這些課的內容對於大學生今後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人’👰🏻🕉,對於提高他們的基本素養😚,都是不可或缺的👦🏼。”南開大學大四學生小張建議👨🏿‍🎨🧑🏼‍⚖️。

  與廣大學生的要求相應🧑🏻‍🦼‍➡️,韓震提出🧚🏻:“大學課程應該因循個體差異給學生更多選擇👨🏽‍💻,創造條件開出更多的‘菜單’。”

  “要適應社會需要🍼👩、面向教育實際👴🏽,在與學科發展前沿保持一致🤷🏿‍♂️,在尊重教學規律、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形成適合社會需要、教育內容先進、教學方法適宜的課程和教學體系;也要立足於基礎教育改革🌱,更新大學課堂的內容。”他說。

  “當前大學裏的課程基本是按傳統的知識分類設置🤟🏿,對跨學科學習與能力培養缺乏整體設計👨🏿‍🎨。”徐小洲說,“如何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與社會發展需要,開展多學科協作研究,培養學生解決當前發展的實際問題,推進各學科發展的創新能力🌗,吸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科學😠、藝術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是需要長期關註和探索的難題與要題。”

  吸引教師將更多精力由科研轉回教學💲,激發他們對教學的積極性🧜🏽‍♀️🥤,也成為解決教學質量問題的一大抓手。2006年,北師大為了加大對教學的支持🧄,進一步擴大了教學改革立項的範圍,並專門拿出一筆錢👷🏻‍♂️,作為教師進行課程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基金。

  這些理念和做法,落實和推廣起來並非易事。

  好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出臺✊🏼。今後⚽️🙇🏽‍♂️,各高校將按照教育部同時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通過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賦予大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而高校教師也將在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處理好學風與教風的關系方面獲得系列保障🤸🏻。

  此外🦥,高校之間學分互認🏋🏿‍♀️、跨校選修機製,“國家精品課程”推廣等一系列相關機製,將使大學生享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共享機製穩定化☞、常規化指日可待。

  “本科教學質量評價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此次教育部財政部出臺《意見》,非常及時,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無疑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張學強說。(胥丹丹 郭扶庚)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07-03-21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