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四川境內大量存在🐵,被稱為“斷腸草”的紫色開花植物👷🏿,粉碎⛪️、浸泡、榨汁♍️、再浸泡,反復數次後提煉出的提取物,可殺死三種常見害蟲🆑,經噴灑的蔬菜水洗後依然可放心食用。憑借這一“生物農藥”🫸🏻,三名巴中小學生獲得了全國性大獎。8月17日,巴中平昌的小學四年級學生胡丁丹💚、袁禎陽👨👦👦、王睿的作品《紫花魚燈草粗提取物對三種常見蔬菜害蟲的殺滅性探究》,獲得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發現
外婆家旁山坡上 一株怪草開紫花
兩年前的一天,小學生胡丁丹到鄉下姥姥家玩耍🚵🏼。胡丁丹發現⚡️,姥姥家旁邊山坡上有一株開著紫花的草。周圍的草都有被蟲侵害的痕跡,唯獨該草未遭蟲害🏪。另外,牛兒也不吃這種草。姥姥告訴她,這是紫花魚燈草,在當地人口中叫做“羊不吃”🕸,也叫斷腸草,可以殺蟲。帶著好奇🧔♂️👩🏼✈️,胡丁丹跑到坡上,扯了一株紫花魚燈草帶回學校,找到輔導老師吳臻華。吳老師發動班上同學參與,成立興趣小組一起研究。後來,另外兩名小學生袁禎陽和王睿也參與進來。2016年6月底,通過一年時間的實驗,他們得出結論💇🏼:紫花魚燈草有毒🤷🏽♀️,對本地常見的三種蔬菜害蟲有一定的觸殺和餵殺作用,且易溶於水,無殘留。
今年8月,胡丁丹、袁禎陽🪶、王睿的作品《紫花魚燈草粗提取物對三種常見蔬菜害蟲的殺滅性探究》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
實驗
翻書查資料 粉碎、浸泡🚶、榨汁
胡丁丹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她通過查找資料發現👫🏻,紫花魚燈草有白色、黃色和紫色三種🦊,有毒,也有殺蟲效果。此外🧿,胡丁丹通過查閱古籍🙎🏽🤦🏿♀️,發現這種草是一味中藥,可外服和內服。通過半年時間的資料整理,三個小夥伴決定對紫花魚燈草進行提取👸🏿,測試殺蟲效果到底有多大🦵🏻。
2016年5月,實驗進入正式階段。他們將紫花魚燈草粉碎後🗃🚰,用同等體積的水浸泡🧄,榨汁過後再次過濾⚄,然後再次浸泡,反復3到5次後,過濾後的原溶液,可以保證紫花魚燈草的有效成分。“光是提取就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另一位小學生王睿說🎙。
指導老師吳臻華介紹,由於學校實驗器材有限,對紫花魚燈草裏面有毒成分的提取,存在難度。不過通過多次實驗,最後他們還是拿到了粗提取物。“後來的實驗證明🤾♀️,紫花魚燈草的粗提取物效果還不錯。”吳臻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效果
高濃度溶液可高效殺蟲
2016年5月和6月,胡丁丹他們分別做了兩組實驗🍺。一組是證明紫花魚燈草的殺蟲功效,另外一組實驗就是殺蟲效果的對比實驗🚴🏿♀️。
吳臻華介紹♦︎,在四塊60平方米的大棚基地內,他們將提取物原液稀釋成四份溶液👩⚕️,和原液一起,分成五組,選擇本地常見的三種常見蔬菜害蟲——小菜蛾⚗️、蚜蟲、菜青蟲作為實驗對象。“蟲的種類太多,我們就選擇這三種本地常見的,也是蟲害最嚴重的蟲類作為實驗對象🤲🏻。”吳臻華說。
實驗發現,在接觸原液和稀釋5倍的溶液72小時後👩🏻👨🏻🦱,小菜蛾和蚜蟲的死亡率為100%🆚,菜青蟲的死亡率為85%🧈,稀釋40倍的原液效果則不是很明顯❎。
胡丁丹說📯,實驗證明了紫花魚燈草有很好的殺蟲效果➙。不過,“這個是粗略的數據,實驗條件有限,數據不是那麽精準。”吳臻華補充道。
環保
被噴灑溶液的蔬菜可吃 有條件將申請專利
為證明紫花魚燈草噴灑過的蔬菜人可以吃,三人再次進行實驗,對蔬菜噴灑稀釋溶液,放置20天後餵養小雞🧎♂️➡️🤦🏻♂️。小雞餵養後觀察10日,無任何異常反應。吳臻華介紹,堿性溶液能夠溶於水🥦,通過雨水和自來水的沖洗,人們都可以食用。
吳臻華也表示,這種草在四川境內大量存在,殺蟲效果好♿️,如果被正確地廣泛開發和使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大的意義🪼。他們也坦承,目前的實驗比較粗略🧗🏼♀️。胡丁丹則說🧚🏼🫷🏽,自己還在上小學,考入初中後三人會再次實驗,提高工藝水平,繼續探索紫花魚燈草的毒性和化學成分。如果有條件的話,他們將申請國家專利。
西南交大生藥學專家宋良科介紹,紫花魚燈草能否製作成生物農藥🎥,還需要專家研究和論證🧑🏿🎄,查清楚裏面的有毒成分有哪些🍴,以及人們食用的安全性等。(新聞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