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每月開銷到底有多大?最近,一位義烏媽媽發表的一篇網絡求助帖引發了網友熱議。這位媽媽表示❇️,女兒在杭州讀大學,她每月給1200元夥食費,購物費用另計,沒想到女兒卻抱怨“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現在的消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在大城市,讀大學的成本除了學費,更多的是孩子的生活費。家裏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都不想自家孩子在學校吃苦。此起彼伏的“校園貸”報道,也給家長們提了個醒🦹🏿♂️:萬一給的錢不夠,孩子借了高利貸咋辦?
但是,要是錢給得多了,又怕孩子學壞,養成貪圖享樂的毛病。
義烏那位媽媽就發問說,“我給孩子每月1200元只是用來吃飯🧎🏻➡️,購物等其他消費另算,難道真的少了嗎?我該給女兒多少錢才合適?”
杭州的大學生
每個月平均消費1900元
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在杭州的各所大學做了一個小調查。參加調查的70多名大學生,平均月花銷在1900元🦸🏽,最低開銷1200元♨️,最高的一位每月要花4000元。
總體而言,男生在夥食上的開支比女生大一些,占每月生活費的58%,而女生在吃飯上只花費42%;男生的第二大消費就是娛樂👨🦱👨🏻🦼,占了13%,而女生的消費明顯更多樣化🙎🏻,在護膚化妝、服裝、娛樂上都有超過10%的開支👈🏼。男女生在學習上的消費都有10%左右🦏。
浙大大二女生麗麗(化名)屬於標準的平均水準◻️,她告訴記者,家長每個學期會一次性給她的卡裏打一萬元生活費,由她自己支配🚱,每個學期按5個月計算🙉,平均每月生活費2000元。
“這些錢🦾👯♂️,有一半花在了吃飯上💝。”麗麗說✭,“我大部分時候在學校食堂吃飯,早餐5元,午餐和晚餐各10元,偶爾會點外賣🐩,遇到過節會和小夥伴出去打牙祭。這樣一個月的夥食費在1000元左右🎯。”
除了吃飯✦,女孩子最大的開支自然是衣服了,“我買的不多,但是比較註重品質,單品價格比較高🧑🏿🦲,買一次大概就500元了。”接著是學習方面的開銷,會根據興趣買一些書和網課。例如她最近買了Photoshop和R語言的網課和相關書籍,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最後還有看電影、遊泳等娛樂項目。
“在買大件商品,例如單反相機、電腦的時候🎐,一般會向父母求助,申請額外的補貼👇🏼🌟。”麗麗說👉🏽。目前,她和幾個同學在一起創業🏌🏻♂️,占據了所有課余時間,沒有時間再做兼職🧑💼,零花錢不夠的時候父母還是會給她。“現在創業項目還沒有收入,但是應該很快能有了🧔🏻,可以自己賺錢自己花了📬!”
根據調查統計🤹♂️,即便是花費較高的學生🪄,在夥食一項上每月也只用掉了1400元,最節儉的同學只需要支出660元夥食費。顯然👌🏿,吃飯並不是拉開消費檔次的主要原因。除非天天帶女朋友下館子🐙,學校食堂能吃出什麽天價呢🌋?
那位媽媽每個月給1200元夥食費,在杭州還是基本夠用的🙎🏻♀️。
大學生生活費逐年增加
你知道20年前一個月花多少嗎
看到1200元夥食費遭到大學生抱怨,許多“過來人”紛紛感慨時代不一樣了🌦。
記者辦公室一位同事上大學是在1998年🦐,每個月所有開銷加起來只有200元,外加學校發放的每人每月20多元的補助。雖說每個時代物價不一樣🙌🏽🍺,但是這點錢想在城市裏生活,確實挺緊迫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我2008年上的大學👨🏽✈️👽,每月生活費500元,包括吃穿電話水電,還不是一樣活過來啦🕺🏽。”有網友說💳。
“2011年上大學,一個月800塊照樣6得飛起,妹子照談🗒,酒照喝🍁,還有的剩💇♂️。1200元一個月簡直就是奢侈👨🦲!”還有人說。
當然了,因為物價的因素,拋開房價不提,基本的吃穿用度基本每10年就會上漲一倍有余。今年上半年有份調查顯示⏫,全國在校大學生月平均開銷是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94%的學生生活費由父母或親戚提供,其次為打工兼職🧋。
大學生消費逐年上漲,當然與消費種類多樣化有關。有人認為👨🏼🏭,現代社會娛樂和社交需求大,男生要玩遊戲🫱🏽、請客吃飯,女生要買化妝品、衣服🤸🏼♀️,談戀愛的要互相送禮物,逢年過節要出去聚會🙆♂️,還有其他學習和興趣愛好上的消費,“每月1200元確實只夠基本夥食費”。
對此♦︎,有教育專家表示👙,大學生消費,是作為一個社會問題而存在的🙋🏻♀️,與當前社會現象🤹🏻、社會風氣息息相關🌭。作為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提倡健康的消費觀。而作為學生,則要根據自身條件🧑🏻🎓,適度調整規範自己的消費觀。
就像有網友評論的:“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家裏給錢滿足基本開銷即可。想要更多的話,自己去掙🐛🍋。可以努力學習申請獎學金、助學金,也可以去兼職打工。有的人靠兼職賺的錢,不僅生活費不愁,連學費都能搞定💂🏿♀️!已經過了18歲了,我們沒資格只拿錢消費不勞動。”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