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脫貧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改變貧困地區人口的收入貧困和能力貧困👩👩👦👦,本身就是一種精準扶貧,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可持續性的特征。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刻,高職院校更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準聚焦、深化幫扶👨🏽、多措並舉🏀,開辟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新路。
當前🤸🏻♀️,職業教育扶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扶貧內容重技能培訓,輕產業扶貧。無論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培訓♙、失業人群技能補償教育的非學歷型職業教育,還是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全日製的學歷型職業教育🤹🏿♂️,都側重於技能實踐和崗位能力的培養,投入低👩🏻🚒🧑🏼✈️,見效快,可以使扶貧對象在較短時間內提升技能水平💁🏽♂️。但由於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普遍落後🚒➜,一方面扶貧對象所學技能不一定契合產業發展需求👩🏼🍼,難以避免“所學非所用”的尷尬處境,另一方面,這些地區沒有形成能夠支撐長效增收、脫貧致富的特色效益產業🤷🏽♂️,且特色產業和品牌創建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迫在眉睫。
二是扶貧方式重要素供給,輕需求導向。傳統粗放式的扶貧是一種“機會—供給”模式的管理邏輯,偏向於單一要素的供給,導致所提供的幫扶缺乏針對性📛,扶貧成效不明顯,個別地方還出現“養懶漢”的怪象☁️;再加上貧困地區幫扶對象觀念守舊、積極性主動性弱👵🏿,甚至出現“扶強難扶弱”的弊病🚉🎋。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精確識別、精確幫扶和精準管理的治貧方式,變“機會—供給”模式為“需求—供給”模式,綜合配套技術、資金和人才等資源⚧,不斷提高職業院校扶貧的精準度👩🏻🦼。
三是扶貧隊伍水平不高,缺乏製度保障𓀚。扶貧隊伍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人才保障。由於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偏僻🧛🏼♂️、條件艱苦、福利待遇偏低和製度保障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扶貧隊伍的穩定化、專業化和長效化建設。雖然很多貧困地區渴求專業人員指導,但是職業院校“支教”“支農”的參與率不高是不爭事實。一方面人才引進難度較大,另一方面貧困地區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相對滯後,師資力量薄弱,專業化水準不高,製約了貧困地區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
四是扶貧組織統籌不夠,缺乏協同機製➕。協同機製是解決當前精準扶貧深度不夠💍、範圍偏窄和內容受限的根本出路🖍。我國貧困問題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如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因自然歷史等因素導致貧困程度較深、貧困成因復雜♢、脫貧任務艱巨👩🏼🍳。當前,還沒有較好地建立區域協同🤘🏽、校校協同、東西協同等幫扶機製🧒🏻,或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職業教育扶貧應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的主體身份👩🍼,跳出技能培訓和區域限製🦾,不局限於個體、不局限於農業,通過產業化👩🏼🎓⛺️、項目化、專業化和協同化扶貧,助推精準脫貧,不斷探索創新精準扶貧新思路🤷🏽♂️。
首先,要註重產業化扶貧。以教育促產業、以產業助脫貧𓀍。產業扶貧是激活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實現脫貧攻堅的關鍵舉措。我們不單單要解決貧困人口日常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解決當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問題。高職院校應立足專業優勢👩👦,結合貧困地區獨特的資源稟賦,因地製宜挖掘、整合資源🕵🏽,科學規劃和重點扶持相關產業發展👩🏿🦰。通過“學校+合作社+農戶”“學校+產業”等模式,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特色農業、特種養殖、苗木種植、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鏈,真正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性和可發展性。
其次,要實施項目化扶貧。一些貧困地區為實現脫貧需求和供給的有效對接,紛紛嘗試科學化規劃🧑🦳、項目化管理和超市化服務的脫貧攻堅新模式。高職院校要積極應對扶貧方式的轉變,統籌各類資源👮🏻,補齊短板,實施項目化扶貧。一是積極認領扶貧項目🧜🏽♂️,以一個個切實可行的項目為載體,組建專家團隊對口援助🍰,幫助農民以項目形式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安排的精準扶貧貸款🤧,促進脫貧需求和幫扶資源的雙向配置👩🏽🔬🦿。二是主動開展創業扶貧項目,充分利用眾創空間🧝🏼🙎🏿♂️、創業學院、創業園等創新創業平臺,鼓勵引導在校教師和學生開展與精準扶貧相關的創新創業活動,使相關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三是緊緊抓住國家對扶貧項目金融支持的契機🧏🏼♀️,合理統籌和應用教育、人社、扶貧🪺、農牧等培訓資金,力爭將更多的社會資金引入高職教育與培訓領域💙,最大化發揮精準扶貧功效🚣。
再其次,要強化專業化扶貧。精準扶貧的專業性很強,需要專業化的人才隊伍😭。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優勢,抓住精準扶貧的“生命線”🫦,為貧困地區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技術硬的人才隊伍🏇🏼。一是加強智力幫扶。扶智慧、扶知識🔟、扶技術是高職院校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通過擴大高職面向貧困家庭招生比例❣️,健全“獎、助、貸➞、勤🐣、補、免”資助體系,開辟就業幫扶綠色通道⚉🏂🏻,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或提供技術應用推廣和成果轉化服務🫡。二是加強科技幫扶。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突出智力幫扶,組織產業聯絡員、教授服務團、科技特派員派駐貧困地區🐻❄️🪮,為貧困地區提供科技咨詢🏄🏽、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廣等科技服務。三是優化培訓幫扶🧲。高職院校要為貧困地區量身定做技能培訓,因地製宜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涉農專業現代學徒製👨🏻💻📌、開設民宿服務特色培訓項目等,切實提高貧困人員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同時🥭,高職要運用現代信息手段,開發線上智慧學習平臺🚣🏼♂️,做好信息咨詢🚴🏿♂️、在線培育、後續跟蹤工作,鞏固扶貧效果,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最後,要完善協同化扶貧🐢。協同化扶貧包括東西部區域間幫扶和貧困地區區域內協同兩個層面。一是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部的高職院校應采取“對口幫扶”的方式,一方面與貧困地區職業院校建立幫扶關系,給予專業建設💻、教師培訓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精準指導,逐步提升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另一方面把學校資源優勢同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產業結對幫扶機製。二是推進區域內協同扶貧。高職院校可聯合區域內其他職業院校建立技能培訓基地,通過承接本土化人才的定向培養和培訓項目,培育更多契合區域發展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緩解人才緊缺和流失的現實矛盾。同時,高職院校要把握住區域發展的共性,尤其是連片特困區的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持🕵🏿♂️、項目推進、技術支持等參與連片開發,形成真正的社會扶貧合力。三是深化校校結對幫扶🍯。高職院校要進一步發揮優勢🤏🏻,采取“對口幫扶”的方式,與貧困地區農村職校建立幫扶關系,在專業建設、教師培訓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精準幫扶,逐步提升貧困地區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培育更多區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