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學生在生態園裏快樂成長

在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裏,有這樣一所頗有特色的農村小學榜上有名,這裏有“百草園”“農耕坊”“三味書屋”,這裏有“四季文化節”“自然‘土實驗’”,這裏還有一群在“生態園”裏快樂成長的學生……

“生態園”式教育是什麽樣的?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近日走進了山東省諸城市大源學校。

學校建在園林裏

走進大源學校,雅致的教學樓、紅色的塑膠跑道、綠色的人工草皮運動場、滿眼的綠樹紅花讓人心曠神怡👨‍👨‍👦。校園東側一片20多畝的“百草園”,占了校園的“半壁江山”。

“學校位於占地萬畝的大源生態園內🛀,生態園內有上千種風景樹、綠化樹👧🏻,還有600多畝的水庫🕢、河道,自然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大源學校校長鄭明巖向記者介紹說。

大源學校的前身是龍都街道劉溝小學🧑🏻‍🦳,只有3排舊平房🧗🏻,坑坑窪窪的操場一到下雨天好幾天沒法兒上體育課,任課教師平均年齡接近50歲,周邊村子有條件的家庭都已把孩子轉到城裏讀書。

2014年👧🏼,學校爭取當地企業資源支持,由大源建設集團投資2500萬元建設了新校舍🙋🏽‍♂️。如今★,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功能室🤎🔕、高規格的塑膠操場🧰,可容納近千人的報告廳一應俱全,成了一所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

新學校建起來了🦻🏼,師資成了發展瓶頸⬛️。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學校與市實驗小學結盟共建,成了實驗小學的分校區🍄‍🟫。”諸城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熙良說🧑🏼,“實驗小學派出校長,並安排了10名業務骨幹去交流任教🧑🏿‍🦰,雙方定期開展業務交流,學校辦學理念🧑🏿‍🎤、教育質量得以迅速提升。”

課堂搬進“百草園”

秋日的“百草園”每天都是熱鬧的。五年級一班的花生收獲了,孩子們在教師帶領下,挖花生、摘花生♙、嘗花生🎠,一起回憶種植花生的過程,品讀作家許地山的《落花生》,分小組討論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建校伊始🙇🏿‍♂️🔀,我們通過認真分析研究並邀請專家論證,最終確立了走‘生態化教育’的特色辦學之路👶🏼。”鄭明巖告訴記者。

學校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從課程到課堂進行了全面探索、實踐。學校把課堂搬到生態園內,將生態園作為獨特、開放的第二課堂。師生在這裏動手勞動🤾🏽,感受農耕文化、地方文化🕵🏽‍♀️,開展觀察🔲、寫作🈁、寫生🌽、攝影活動,開展科學探究、創新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長本領、學真知🖖。

“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塊自己的‘習耕田’,春天🤜🏿,教師帶領學生們播種下水蘿蔔😡、小白菜、土豆、扁豆等蔬菜🤸🏼‍♀️,花生😩🗝、谷子🧑🏿‍🚒、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教師羅金剛說,“經過幾個月管理、觀察,孩子們可以了解一粒種子成長為果實的全過程,加深了對‘粒粒皆辛苦’的感悟。”

“我可喜歡這片‘百草園’了,這幾棵梨樹也是我們班管理的。”五年級學生孫海港興奮地指著幾棵梨樹說。

課程融入“生態化”

“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大源學校副校長張樂學說,“基於人本理念,我們在整合課程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學校根據學生年齡🫵🏽、學段及學科特點編寫了12本校本課程教材🤦🏿,包括動手操作型和研究實踐型兩大類。課程在與國家課程相融合同時🧑🏿‍🏭,著眼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註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了課文《花鐘》後👳🏿‍♀️,在教師帶領下選擇不同的時間去生態園裏觀察,尋找課文中的花兒,記錄花兒開放的時間;五年級的學生學了“面積計算”,跟教師一起帶上米尺,現場丈量菜畦面積🦸🏻‍♀️;美術課上🧔🏻‍♂️,學生們對動物、植物🦊、風景進行寫生……

“百草園”還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四年級的學生們經過幾個月努力,對“百草園”內的水質🦊、土壤、植物、動物等進行了跟蹤實驗,撰寫了《大源學校“百草園”環境考察報告》,還很專業地提出了種植建議💂🏿。

“孩子在這裏學得特別開心🫃🏿,每天回家都給我講學校裏發生的趣事,繪畫作品還得了全省一等獎。”六年級學生張可柔的父親高興地說。

在這裏,可以看到遠離城市的另一種“繁華”🐗🏇🏿,在這裏能體會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裏讓人感受到“生活即教育”的真諦。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19-01-15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