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門給全國中小學生送來了一份新年大禮🐍,即《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減負三十條)(下稱《減負措施》)𓀊,《減負措施》的下發時間意味深長🙇🏽♀️🙍♀️,表明國家相關部門從2019年起要在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上邁出新的一步。但是,《減負措施》的最終效果如何🌁,有待時間驗證。
新下發的《減負措施》三十條包括四個方面: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嚴格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監護責任,強化政府管理監督。三十條面面俱到,涉及學校🛗、家庭✍🏽、社會、政府四方面的責任🧑🍼,但這些措施要真正落地😁,必須明確主體責任🌑,找準工作的著力點🏃♀️。
一😤、學校要切實承擔起減負的主體責任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但現在的學生很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作業負擔過重😤,一個初一年級的學生往往一門課就要完成幾種配套練習☝🏽。學生的作業負擔為什麽這麽重?這與教師的學科素養、教學能力密切相關,由於缺乏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的手段,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一些教師便形成了一種“路徑依賴”,用大量的練習對學生進行狂轟濫炸,最後也許會有一點效果,但學生付出的代價太大。大量的重復性練習破壞了學生的學習品質🔂,使學生只能學到膚淺的知識🌏。很多老師常奇怪:為什麽有些題目平常練習過,學生到考試時還不會?原因就是學生在練習時沒有進行深度思考,因為不可能有時間思考🤘🏼,只能是機械地應對。過多的作業讓學生連基本的睡眠時間都不能保證,談何發展其他能力💆🏽♀️🧏?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求校長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兩個重要環節🏠:
一是課堂教學質量。學生作業越多,越證明課堂教學有問題👵🏽,課內損失課外補的結果,如同讓學生在陰雨天背稻草,負擔越來越重🦶。
二是作業的布置與批改。學生作業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師布得多改得少甚至不改,如果要求教師做到全批全改♊️,他就不可能布置那麽多作業。
當今的學校不可能不要成績,但一定要牢固樹立“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而不是“向二十四小時要質量”的理念,追求綠色升學率🤲🏿⛹️♂️。學校還要建立一個學生作業負擔監測機製,適時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作業量、教師布置的作業與批改的作業進行比對,並作為教師業績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要著眼於必要和有效
校外培訓是對校內教育的一個補充,但最大的問題是泥沙俱下,必須通過管理引導其走向規範,目前可以做而且必須做的是兩點:
一是抓辦學場所的規範👩🏿💼,確保學生的安全🚬。
二是抓師資聘用的規範⌨️,既要求培訓機構所聘教師都持有教師資格證👶,又要嚴格禁止在職教師到培訓機構任教。
由於相當一部分校外培訓機構聘任了在職教師,已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個教師在課余沒有足夠的時間讀書🧛🏽、備課、休息🍈,怎麽可能把課上好🎆?學生在課堂上收獲不夠👿,只好到校外培訓機構去彌補,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現在國家相關部門從政策層面作出了明確規定,會有效地遏製公辦學校教師的兼職行為🚴🏻♀️🫒。
三、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有賴於全社會人才觀的改變
教育家顧明遠說,教育的“病”是社會病的“征候”,“應試教育”是社會逼出來的。家長們為什麽熱衷於給孩子在校外報各種各樣的班?因為社會競爭日益加劇,並且不斷前移,甚至前移到學前教育階段🫡👆。高考升學率越來越高,但職場門檻也越來越高,在一二線城市,很多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畢業高校的要求不斷升級🧝🏿👰♀️,高考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政治、經濟、社會地位的一次重要分流。盡管教育家們一再告誡說孩子是有差異的🍙,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名牌大學,但做父母的絕不會輕易放棄對自己孩子的期待,而為了實現這一期待🏀,就要比別人更努力🥷🏼,付出更多🙍🏻♂️,於是,中國父母們的焦慮感✧、疲憊感越來越強。
四𓀓、政府在減負問題上的作為主要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減負措施》要求地方政府不用升學率來評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地方政府不難做到,但是,家長不會不看學校的升學率,他們會用腳來對一個地方的教育進行投票😄。
所以,在減負問題上,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因為只有優秀的教師才會有優質的教育,優質的教育才讓減負這一目標有實現的可能。
其次,政府要創造條件滿足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多種需求🧑🏽🦲。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認識誤區,就是減少學生的在校時間就等於減負,等於實施了素質教育𓀌,其結果是把大批學生趕向校外培訓機構🧝🏼。如果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在學校能夠得到解決,家長不會到校外找人輔導;如果孩子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學校能夠得到滿足,家長也不會在校外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現在《減負措施》在建立彈性離校製度和支持做好課後服務方面作了明確規定🧄,應該說是充分考慮了群眾的意願,也給了學校很大的辦學空間。
最後,政府還要把對學校減負工作的指導和要求落到實處。政府的教育督導部門要通過定期不定期的督導檢查或引進第三方評估的方式,將各校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向社會公布,讓家長對各校的辦學水平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從而樹立正確的質量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