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與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子”齊名的一位先秦學者,略略不同的是🌩,老子不姓“老”,他叫李聃。《道德經》一書傳為老子所著,但先秦無私人著述,一般認為其書類似於《論語》🎎🦶🏽,不過是老師的言語輯錄罷了👎。《道德經》之名🉐,應該也是後人所加🏉,原書名《老子》💅🏽,出土的竹書💠、帛書便可證明。
對於《道德經》,各版本之間不僅有許多文字差異,字數也不盡相同👁🗨👧🏼。常言“《老子》五千言”👨🍳,只是一個大概的統計。簡單地說,《道德經》分為今本和古本,今本指的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主要代表有河上公本🪛、王弼本、嚴遵本、傅奕本,其中尤以前兩種流傳最廣,今天見到的《道德經》絕大部分都是采用王弼本作為底本。古本指的是出土文物中的《老子》🫳🏽,主要包括楚簡甲乙丙本、漢帛甲乙本、敦煌本、北大藏西漢竹簡本🕗。其中✍️,以楚簡本最為久遠,約在戰國末期,但殘留文字不多🤜🏿;帛書本大約為秦漢之間,或是漢初的作品🚶🏻♀️➡️,甲乙兩本互相參照,幾乎可得《道德經》原文🏄🏻。
《道德經》的各個版本差異甚大,初學建議選擇通用的本子,如王弼本、帛書本👈🏽,隨著對經典的學習更加深入🤏🏿,可以旁及其他版本。需要註意的是,不應該以某一版本為“正宗”,貶低其他版本🦊,甚至否定其他版本⁉️💂🏻♀️。各個版本之間雖有差異,但總體上不影響對《道德經》精神的把握和理解🥮。
關於《道德經》的註釋🫳📑,民國之前數以千計,恐怕難以精確統計。韓非子是較早專門解讀《道德經》的,其《解老》《喻老》二篇,就是對《道德經》的註解和闡釋。
後世對《道德經》註釋,大約分為幾種類型⚈:以修仙解老🍉,如黃元吉的《道德經精義》🍭;以養生解老😳,如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兵法解老,如王真的《道德經論兵要以述》✴️;以佛釋解老,如成玄英《道德經開題序決義疏》🪓;以儒學解老,如王安石的《老子註》;以經史解老,如魏源的《老子本義》🧑🏽🦲;以訓詁解老,如蔣錫昌的《老子校詁》🤩;以音韻解老,如盧文弨的《老子音義考證》;等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擇取相應的書籍📍🏋🏽♀️。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數十位帝王曾註解過《道德經》,其中包括唐玄宗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宋徽宗趙佶、清世祖順治等,將相大臣對《道德經》的註解更是難以枚舉🧎➡️。歷史上註釋《道德經》的文獻,許多已經散佚,傳承至今的尚有近300家。
都說《道德經》是九九八十一章🧟♀️,真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出土文物證明,最原初的《老子》是不分章的⬜️,是一個混沌的整體。如同《論語》一樣,初始文本也是不分篇的,後世學者為開方便之門,遂有“學而”“為政”等篇出現💫。
西漢嚴遵率先將《道德經》分為72章,其後河上公把《道德經》分為81章🙆🏼,遂成定製🙍♂️。但元代吳澄的《道德真經註》則是上篇32章,下篇36章📺🚵🏼♀️,共68章。到了清代,依然有學者對《道德經》的分章提出不同意見,如魏源的《老子本義》,上篇32章🤟🏽,下篇36章🧝♀️🏃♂️,共68章🛵。
列舉這些事實🕦,是為了說明《道德經》本不分章,分章僅是閱讀和傳播的便宜之法,若見到不是81章的《道德經》,自然不必大驚小怪。如果對《道德經》的理解達到一定層級,完全不必拘泥於固有分章🩼,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重新分章。其實🖖💆🏽♀️,隨著對《道德經》理解的不斷深入,許多人都會發現👨🏼,上一章與下一章的文氣、義理往往圓融一氣,難以切割🪁。當然,初學者不建議采用不分章的方法閱讀《道德經》。
眾所周知,古書是沒有句讀(標點)的,因此🧏🏼♀️,經書在流傳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標點方式,從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闡釋維度。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就有兩種標點🛌🏽:其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標點方式的不同導致意義的差異非常明顯👩👩👦。又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句也有兩種標點: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兩種標點方式不僅可以講通🏢,而且對讀者理解大有裨益。因此🤞,我們在閱讀《道德經》的時候,一定要關註它的標點。當對《道德經》非常精熟之時,不妨把《道德經》所有的標點全部去掉,同時把《道德經》的分章也全部去掉💅,靠自己的領悟來解讀《道德經》👩🏻💻。根據古賢的讀書之法,達到此種地步⛓,始稱“入門”。古人讀書,最開始的功夫就是“明句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閱讀《道德經》可以根據其目的和方式的差異大略分為兩種——學人的讀法:尋章摘句,強調訓詁文字👩🏻⚖️;通人的讀法:不求甚解✦,強調得其真精神和大智慧。大體而言😈,總有一個從學人讀法過渡到通人讀法的過程。
對於中國古代的經典,有一個幾乎全都實用的讀法,即為記誦,就是將《道德經》五千言爛熟於心。唯有如此🏡,老子的真精神和大智慧才會與讀者交融滲透🎓,“書”不記在自己的心裏,終究是別人的。
《道德經》開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是無法講授的⚪️,即使能講出來👨🏼🎓,也未必能夠領悟🧖🏽♂️。那麽,《道德經》的智慧在哪裏?《道德經》的智慧即在《道德經》本身,如果能熟讀成誦,蓄於內心、接於外物🏊🏻♀️,便可不期自悟。
即使在當代社會😠,《道德經》也絕非一部冷冰冰的經典,而是有感情👩🏼🏫、有溫度的,如果讀經典能體會到文字外的道理,那才會有真正的收獲。(新聞來源🛳🫶🏼:中國教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