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曾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構想,倡導一種優先確保兒童權益,同時適合所有人居住的城市。近年來,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那麽💪🏽,英國是如何建立兒童友好型城市的?
半年來的英國生活讓我感受到英國城市、鄉村公共空間細膩的🧑🏿🌾⛹🏼♀️、全方位的兒童保護。作為對兒童權益最早立法的西方國家,英國的兒童保護絕不是停留在法律文本中🤳🏽,而是將保護延伸到社會公共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到處“可見”的保護
根據我的觀察🤹🏽🧑🏼🍳,英國公共空間的兒童保護具有“看得見”的特點,即讓保護落實到各種可見的公共空間的標識中,特別是道路、停車場🐡、學校等地方的指示牌。
在英國🙍🏻,專門帶有“父母牽手兒童”紅色圖像的停車指示👨🏻🔬👨🏿🦱,是一個普遍現象。無論是城市、鄉村,還是旅行景點👨🏿🦱、醫院等,這些標識隨處可見𓀙𓀄。即使是初到英國語言不通之人💥🤦,也會明白這些標識的含義🔮。兒童停車位通常設計在離超市入口最近的地方🐚🖋,並且十分寬敞🧑🦽➡️,方便兒童上下車。無兒童者不得停留。以我住所附近的超市來說🖕,停車標識特別強調只有帶孩子的人才能將汽車停在該車位,否則將會被處以60英磅的罰款。相對於英國人的平均收入👱♀️,罰款不可謂不重。
與我國一樣,英國學校道路附近也會有提醒司機註意的兒童上下學標誌。不過英國特別的地方在於🫵,會有專門的穿著醒目亮綠色反光服的道路指引員🧑🏻🎄,一旦有兒童過馬路,他們就舉著一個高高的指示牌,示意司機停車,以確保兒童安全通過。
英國的這些“可見”的保護,還深入到社區👷🏼♂️。在一些兒童經常玩耍的社區草地邊,會豎起“遊樂場”的牌子,以提醒過往車輛留意兒童。
小處著眼的設施
英國公共空間兒童設施多樣。以戶外活動場所來說,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到處都有大量的、免費的兒童活動設施🔙,這些設施非常豐富👑,從小處著眼,考慮兒童的身心發展的多層面需要🙋♂️,諸如針對兒童運動需求的蹦床、滿足兒童好奇心的望遠鏡、吸引兒童動手的模擬恐龍考古挖掘現場、滿足兒童挑戰需要的吊橋和攀巖等,還有秋千✈️、獨木橋、沙地、滑梯等常見“標配”設施。
所有這些面向青少年、幼兒的戶外場所都是全天開放的♣️💅🏿,而在臨街的場所則會細心設有安全圍欄,圍欄入口處有一種特別的搭扣,通常成年人才能打開。這使得父母可以放心地讓兒童在裏面玩耍,不必擔心他們會跑出來👨🏽💻,也不會擔心路邊車輛會傷害兒童。
令我印象深刻的關懷兒童的細節還體現在其他很多方面。例如秋千的下面,一般會墊上厚厚的小木屑(或輪胎屑),以防止兒童摔倒🏧,而秋千座位是以鋼為基材覆蓋橡膠製作的🗯,既結實又坐感柔軟;用木頭搭建的兒童步道🎙,高度大約是40厘米左右,即使兒童不小心,也不會受傷🫲🏼;蹦床是與地面齊平的,父母無須擔心;寬大的吊床很矮,適合兒童上下;在很多地方,滑梯會有兩個🌺,一個比較高🙍🏽♀️🎲,供較大兒童使用,一個則低而寬,可供幼兒與父母一起使用🧍🏻♀️。這些設計無不考慮到兒童的身心特點。
共享空間的理念
兒童最喜歡遊戲。遊戲是兒童的學習方式,也是兒童的生活方式。當父母參加社交活動、購物、逛街時,兒童卻不想去𓀗,怎麽辦?在英國不必擔心🖐🏿。
很多英國商店都有專門的兒童設施🌛,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商場通常會提供專門的兒童遊戲區域,免費提供積木、畫筆👨🏿🔧、塗色紙等,兒童自己塗好的畫🤦♀️,可以帶回家。因此,當父母購物時👠,不必擔心兒童亂跑,他們早就被這些吸引住了。
除了一般性的商店,書店、酒店、社交場所等亦有類似的設施。有的書店設置了閱讀角🧚🏿♀️,擺放一些繪本、兒童玩具,有的書店甚至專門設置了一座帶有角樓、推門、滑梯的微型城堡🪶。父母看書的時候,兒童也玩得不亦樂乎🧚🏽。可以說🧑🏻🎄,這些室內空間雖是為成人的,其實也是為兒童的🌻。
尊重兒童的空間
兒童保護的目的是促進兒童主體的發展👦🏼,但過度保護可能會妨礙兒童的發展。如何解決兒童保護與參與之間的矛盾💸?英國的做法是將參與貫徹到兒童的生活中🙃,以參與促進兒童主體性發展。
在英國超市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幫助袋”🕥,用來支持當代社區的建設➕。兒童可以通過投票來選擇支持哪一個項目🏄♂️。“幫助袋”的項目有“支持16—18歲青少年嘗試經商”“蝴蝶日中心項目”(支持那些由於殘疾、疾病、經濟困難或其他不利因素而需要救濟的兒童)👨🏼🦱、“撥號之旅”(為那些移動不便的人提供友好、可靠的“門到門”交通服務)等。當父母購物結賬時🙍🏻♂️,收銀員會給兒童一些投票幣,鼓勵兒童自己投票🏋🏽♀️、支持自己喜愛的項目🤳🏼。這些細微處的參與🕚,無形中培養了兒童關心社區🧑🏻🦼➡️🤌、幫助他人的主體意識。
此外🈴,學校也有意識地鼓勵🥝、發展兒童的主體保護能力。筆者曾參觀一所幼兒園,發現門口的桌子上放著一些小冊子。這些帶有可愛圖案的小冊子,老師鼓勵兒童取閱或帶回家⚁🧙🏼♂️,送給他人。不過,令我意外的是這些小冊子的內容,其中有專門講解懷孕生育之事。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圖畫來傳播生育健康的知識,既讓兒童受到了教育🚯,又增強了兒童的自我主體保護意識。真是一舉多得🏋🏿。
學校🗻、商場、超市、街道等公共空間營造了關心兒童、尊重兒童、保護兒童的社會整體氛圍😔,兒童樂於其中🚣🏼♂️🧶,他們似乎從來不用擔心公共空間中“陌生人危險”,筆者常常遇到陌生兒童熱情地打招呼,顯然這源於公共空間的兒童安全感。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