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新教育實驗”自2000年開展以來🧑🏻🦰,已經歷經了21個年頭🧖🏿♂️👨🏻⚕️,使5600多萬名師生受益。他們究竟是靠著什麽樣的精神力量和行動路線,來推動教育改革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相信您會發現根源所在🚣🏽♀️。
新教育實驗一開始就自覺地把“行動”二字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因為,我們知道,今天的中國缺少的不是批評家,不是理論家🤽🏿♂️📦,而是真正的行動家。2002年,新教育實驗最初從蘇州昆山玉峰實驗學校起航的時候👷🏻🍩,提出了五大行動,分別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建設數碼社區👵🏻。後來我們增加了構築理想課堂,並且提出了6+1的家校合作共建♝。2013年,我們正式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動。主要內容如下:
(一)營造書香校園
“營造書香校園”🪟,指通過創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社會的形成。
之所以要“營造書香校園”,是因為:書籍是我們了解歷史和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只有書籍可以保存😵🦐。書籍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采掘不盡的富礦,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精神的提升和傳承必須強化閱讀。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是一個自由而幸福的人。我們堅信🦸🏽,沒有書香的校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沒有書香的校園,只是一個教育訓練的場所。我們希望,營造書香校園是新教育實驗為學校打下精神底色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
(二)師生共寫隨筆
“師生共寫隨筆”👷🏻♂️,指通過教育日記、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記錄👉🏽、反思師生日常的教育和學習生活,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成長🅰️。
之所以要“師生共寫隨筆”,是因為教育隨筆(日記)是教育者進行思考和創作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如果說閱讀是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的話👱🏼♀️,那麽寫作其實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為了寫得精彩🙍♂️,就必須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慢慢養成習慣,閱讀、思考🧏🏻♀️、寫作便成為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終身受益👨❤️👨。
(三)聆聽窗外聲音
“聆聽窗外聲音”,指通過開展學校報告會🧜🏻♂️🤏🏽、參加社區活動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註社會,形成多元價值觀。
之所以要“聆聽窗外聲音”,是因為現在很多學校實行關門教育。如果教師缺乏人生閱歷🌪,就難以點燃孩子的人生激情🏌🏼,難以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聆聽窗外聲音”可以引導師生關心社會,形成多元的價值觀🚰;開展“與大師對話”,與大師面對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會,則可以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和欲望🧑🏼🚒。這樣🎅,他們才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聽到真實的聲音🤹♀️,尋找到人生和社會發展的本真價值和意義。
(四)培養卓越口才
“培養卓越口才”,指通過講故事、演講、辯論等形式♌️,讓孩子願說、敢說📂、會說,從而形成終身受益的自信心📏、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之所以要“培養卓越口才”,是因為口才對於教師與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願意講話、敢於講話、敢於表達思想、能清晰地表達思想🟣,是強烈的自信心的表現。自信心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是安身立命之本。沒有自信心👂🏽🚗,就難有真正的競爭力。表面上看來是“說”🦠,其實“說”的背後是思想🧑🏼🍼✈️,為了說得精彩就必須研究得精彩🌌。而人際間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我們教育裏所缺乏的。
(五)構築理想課堂
“構築理想課堂”,是指通過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通過在人類文化知識和學生生活體驗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實現高效的課堂📎、追求個性的課堂👃🏿,進而實現知識、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鳴。
之所以要“構築理想課堂”,是因為課堂是學校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學校最重要的舞臺,是師生生命展現最重要的一個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課堂生活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的成敗。沒有課堂,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沒有教育。所以🗽🚣🏼♂️,我們決定把“構築理想課堂”作為新教育的重要行動。
(六)建設數碼社區
“建設數碼社區”,就是指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絡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的網絡社區⛹🏽♀️,讓師生利用網絡來進行學習和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應用能力。
之所以要“建設數碼社區”,是因為信息技術革命是新教育的“助產婆”,是新教育得以實現的橋梁和通道。以新教育實驗學校為基地,以教育在線為網絡平臺,加強各類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整合和應用😥🐛,建設家庭💆♀️、學校、社區一體化的“數碼社區”,可以讓新教育共同體進行網絡學習、交流,在實際應用和操作的過程中提高收集、加工和應用各類信息的能力,以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七)推進每月一事
“推進每月一事”🙆🏻♀️,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學校與社會生活的節律🩻,每月開展一個主題活動,通過主題閱讀、主題實踐👶🏽、成果展示與評價等方式🙍🏽♂️,實施不同的主題內容,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公民意識🏃,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之所以要“推進每月一事”,是因為新教育實驗主張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什麽是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無疑就是伴隨著他們的良好習慣🆘♠︎,包括讀書的習慣😪、思考的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做事情有計劃的習慣⛰、鍛煉身體的習慣、感恩的習慣等等🏘。根據心理學習慣養成的規律🛀🏻,新教育通過每月重點培養一個好習慣的方式,在整個中小學階段螺旋式訓練🛄,以幫助學生養成一生受益的習慣。
(八)締造完美教室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敘事和道德人格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利用兒童課程的豐富營養🧑🏿⚕️,“晨誦、午讀、暮省”,並將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作為所有學科的追求目標💁,師生共同編織生活和建構知識,形成有個性特質的教室文化🧑🏻💼,書寫出一間教室的成長故事👨🏿🏭。
之所以要提出“締造完美教室”,是因為教室在師生生命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樣是一間教室💁♀️,是平庸👼🏼、冷漠🚶,甚至充斥著暴力、專製、欺騙,還是完美、溫馨,對於每個孩子生命成長的意義完全不同。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時光在這個叫“教室”的地方度過🧘🏼,他們的成就與挫敗、悲哀與喜悅源自這個叫“教室”的地方。“守住自己的教室”🕷,就是要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孩子,讓每一個生命在教室裏開出一朵花來。
(九)研發卓越課程
“研發卓越課程”就是要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和新的整合創造,通過課程的創新使課堂成為匯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引領學生認知體驗🙆🏽、合作探究,建立知識與世界的內在聯系,將所有與偉大知識的相遇轉化為其自身的智慧,從而使師生的生命更加豐盈。
之所以提出研發卓越課程,是因為課程對於師生成長具有特別的價值。課程的豐富性決定了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了生命的卓越性🦒。師生共同經歷的課程,不應是一堆知識的羅列,而是讓知識具有生命的溫度和生活的厚度。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成為具有德行、審美☎️、情感🏋🏼♀️、智慧和能力的人🈴。
(十)家校合作共育
“家校合作共育”就是通過家校聯動的機製,成立父母委員會,開展親子共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生活🏌🏿♂️,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互補、互相促進,最終實現家庭、學校教育的協調發展。
之所以提出家校合作共育,是因為家庭在人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校合作不僅對於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建立現代學校製度的需要👳🏼。
新教育的十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內涵,但是,由於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這十大行動不是一個嚴格的理論體系,而是按照行動的邏輯展開的。
選摘自《新教育實驗🧝🏽:為中國教育探路》
作者:朱永新(新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