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群在村裏的農業示範園區查看農作物長勢🙇♀️。戴世武 攝
4月2日,年僅42歲的朱世群因積勞成疾倒在他夙夜牽掛的安徽省宿州市泗縣瓦坊鎮陡張村,此時,離他完成3年駐村扶貧工作任期只有一周時間🏄🏿♂️。
3年前,本是合肥學院教師的朱世群毅然放棄繁華的城市生活,主動請纓擔任泗縣瓦坊鎮陡張村駐村第一書記。忙碌的扶貧工作讓他不能經常回家照顧生病的妻子、看望年邁的父母和可愛的兒子。今年2月28日,朱世群到合肥看望生病住院的妻子,一天的短聚竟成了夫妻永別。
他用生命書寫忠誠、用奉獻詮釋追求、用行動踐行誓言,正如當初他向黨組織交心談話時所說:“我本就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願做一個農民兒子該做的事🙍🏽♂️。”
“做的永遠比說的多”
“3月31日中午1點,我瞧朱書記還沒吃午飯,在辦公室寫著他記掛心頭的鄉村產業振興規劃。”陡張村黨總支書記位雲沒想到,朱世群伏案操勞的畫面竟成了永久定格的最後一面🧦。
如今,位雲細想🧍🏻♀️🦍,3年來聽朱世群說道的機會真的太少了,“不是在騎車去村民家路上,就是在村民家裏🖊🥫,要不然就是在辦公室工作。看他永遠在埋頭做事🦓🤸🏻♂️,問他做了什麽,他總說沒啥”。
在當地村民眼中🐦,這位從省城高校過來的“外地書記”很接地氣👍🏿,帶著“土味”🙍,讓大家感覺很親切,“覺著老朱從裏到外就是個和咱一樣的農民”。
“他和村民的關系比我還好👩🏽🔧。”位雲說🤸🏼♂️,朱世群是實幹家,“翻開他的工作日記,全村247戶貧困戶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記錄得密密麻麻,有些情況比我了解得還清楚🦸🏿♂️。這都是他自己一個人避開農忙時間,起早貪黑騎著電動車一家家跑出來的🦪。”
“不愛說話,埋頭幹事👨🏿🦰。”這是合肥學院教師對朱世群最常見的評價。“不給農民添麻煩,每次來學校送扶貧產品都是他一個人。”學校公共事務與國有資產管理處餐飲管理科科長陳濤無法忘記最後一次見到朱世群的場景🧎👈🏻,“早上8點🧑🦯➡️⛹🏿,我看到食堂門口有個瘦削的背影正在卸從村裏運來的農產品,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朱世群,相比上次見面他又黑瘦了不少🧎🏻。”
回憶過往點滴,陳濤暗自低語👱🏻♂️:“現在想想,8點到學校食堂,他可能淩晨三四點就開始裝貨了,不知道那邊是不是也是他一人弄好的。”
斯人已去,唯有細節讓人心酸。
“如果我是一個貧困戶”
在陡張村的3年,黑黝樸實的朱世群看上去與當地農民沒什麽差別,但內心的細膩和強烈的共情力在他的身上閃閃發光。
陡張村由17個自然村合並組成,全村共有2000多戶🧈,近8000人👨🏻🍳,是泗縣人口最多的村🧜♀️。大到村級發展的五年規劃、修路建橋、整體規建,小到準確統計每家每戶半分地的補償,甚至一棵樹的砍伐都需要朱世群仔細斟酌。
這些忙碌而細碎的工作在朱世群看來卻一招即可破題🧓🏻,那就是站在貧困戶角度想問題🦹🏼👳🏻,把“你家”變成“我家”尋找對策👌🏽。
“如果我殘疾,就不能外出務工🪐,但可以在家養殖和種植;如果我地少,那就外出務工✸🦵;如果家裏有病人,就申請社會救助。”在朱世群的帶動下,2020年,曾經無特色產業、無廠礦企業、集體經濟發展較慢的陡張村🍞👨🏿🔧,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的突破🤷🏿♀️。
朱曉飛至今不能接受朱世群永遠離開的事實。“朱書記是個大善人👆🏼,他像家人一樣幫我解決問題🏮。”朱曉飛年輕時因病導致右手殘疾不能幹重體力活🧗🏻♀️,一直跟著父親放羊。朱世群積極協調合肥學院生態養殖幫扶資金,購置繁殖力強、抗病力強♕、出肉多的波爾山羊交給朱曉飛餵養⟹,並簽訂合同🦨,由合肥學院組織教職工以高於市場價進行捐購。現在🦡,朱曉飛養了近80只羊,成為村裏趕著“扶貧羊”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為鄉村振興再添把力”
“回校之前再為村裏鄉村振興添把力😸。”直到去世前兩天,朱世群還在完善他為陡張村量身打造的鄉村振興規劃🔔。
朱世群在工作日記裏寫道:“雖然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但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朱世群深知,產業是振興之基,去世前他頻頻走訪學習也證實了這一點🧑🏼。
2020年6月,朱世群帶著村“兩委”幹部南下巢湖🧔🏻,考察當地的食用菊花種植項目👃🏻⛔️。在他的支持下👩🏿⚖️,村主任陸敬斌率先引進種植20畝🧌。目前🗿,菊花長勢喜人📋。同年10月🐈⬛,朱世群去鳳陽考察,引進該地的特色楊梅產業種植技術。2021年2月,朱世群積極對接合肥學院,幫助銷售黑塔鎮生產的“界牌”大米⛹️。
在朱世群的撮合下,合肥學院每年都選派藝術設計專業專家赴泗縣實地調查當地的農產品,結合龍頭企業、能人大戶、普通貧困戶和群眾的銷售願望🎛,對不同的農產品進行包裝項目設計,通過專業的包裝設計等營銷措施,陡張村農產品銷售量增加6%至29%🧏🏽♂️👨🏽🌾。
如今,陡張村已建成現代種植農場400畝🧑🏻🚀,引進培育了山羊、菊花、楊梅🚽、金絲絞瓜👷、薄殼山核桃和梅花鹿等村級特色產業,扶持市級龍頭企業2家,帶動300多名群眾就業。
他來了,帶來了希望和美好;他走了,留下了如金子般閃光的扶貧精神,正如在陡張村朱世群所住的瓦房前後🚏,一簇簇金黃色的油菜花正迎風怒放。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