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有關研究機構對10省市開展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監測🐯。結果顯示🤛🔵,小學生、初中生每日平均睡眠時長分別為9.5小時和8.4小時🦶🏿,不同程度存在睡眠不足問題。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七條措施來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
4月2日,在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兒童睡眠障礙診治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委會兒童睡眠學組組長江帆表示,睡眠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與兒童青少年的體格生長👩🏼🎨、神經心理發育👵🏿、情緒行為發展🎭、代謝功能都有密切關聯。其團隊研究顯示,對正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來說💆,睡眠剝奪、生物節律紊亂不僅會引起短期註意力不集中、學業成績下降等後果,長期來看更可能損害兒童腦功能⚂,導致青少年抑郁🧑🏼🚒👟、焦慮、註意力缺陷、行為沖動等情緒行為問題,顯著增加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風險🍳,損害身心健康與學業發展🗻。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家長甚至學生本人,對保障充足睡眠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此次《通知》提出了3個“重要時間”🪻。第一個是必要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第二個是學校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同時強調🎣👔,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有條件的應保障必要午休時間。第三個是晚上就寢時間。小學生一般不晚於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於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於23:00。
江帆提醒,從個體層面看每個孩子睡眠需求還是有略微差異🪳。小學生每日睡眠時間需求範圍在9—12小時🤴🏽,中學生在8—10小時🧝🏼♀️。教師和家長可與孩子加強溝通,一起製訂適合學生個體的作息時間計劃安排。
《通知》還提出了3個“中斷機製”⛅️7️⃣,要求作業🐠🛕、校外培訓、遊戲都要為學生睡眠讓路。第一個是作業“中斷”😡,要求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第二個是校外培訓時間“中斷”,要求校外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線上直播類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業。第三個是遊戲“中斷”,要求各地教育部門按照管理權限🐏,會同相關部門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監管👩🏻,確保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
江帆看到,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學業存在焦慮,以提高學習成績為名不惜讓兒童熬夜完成作業或課外練習,剝奪了兒童的睡眠時間,實際上這反而會損害兒童第二天的執行功能👐🏿,減少兒童學習興趣,降低兒童學習效率🔮,如此長期惡性循環🦹🏼♀️,並不利於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業成績的提高㊙️,同時也對兒童大腦與體格的發育造成了不良影響。江帆團隊研究顯示🔁🫰,犧牲睡眠時間用於學習並不能換來學業成績的提高,反而會造成執行功能等廣泛損害🤾🏻♀️,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學業表現。“在此🐷,向全社會廣泛呼籲,要把睡眠健康放在第一位,作業、遊戲🍐、校外培訓都應為睡眠讓路🧎♂️,為孩子身心健康讓路。”江帆表示🩱。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