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參小”,即高校和社會力量參與到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高參小”由北京市教委主導🧑🏽🔬,核心是利用高校在體育美育等方面的專業素質和社會力量的優勢資源,為小學課程、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專業支持。小學則可以通過與高校的合作,獲得更多辦學資源與理念🥎。在“高參小”體育專業領域,首都體育學院作為先行者,這幾年積累了不少經驗🧚。
科技助力“高參小”
近日,一場籃球技巧挑戰測試在和平裏第一小學、體育館路小學等6所小學進行📡,124名小學生在智慧籃球系統的幫助下🧎,進行了三點位投籃、運球上籃和技巧挑戰3個項目。這正是首都體育學院“高參小”項目2018年的趣味活動之一。
利用新技術🏙,引入大數據👩🏼🚀,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是首都體育學院“高參小”項目的一項規劃🍃。本次籃球技巧挑戰測試便是一次預演。比賽無須將學生匯聚一起,而是在各自學校🙇🏻,任意時間段都能完成。賽前,將智能傳感器(小籃神)安裝在籃網上,比賽中通過傳感器,系統會自動識別每一個孩子的用時、進球情況,實時生成個人數據和排名✷,並第一時間將全部過程反饋出來,可視化的參賽數據也使得比賽更有趣味🧙🏼♀️,增加了孩子之間的互動。
“太有趣了✌🏽!”“我要再來一次!”現場學生的呼聲和一張張笑臉也證明了孩子們對這種比賽形式的喜愛📆。
測試設計的幾個項目,均是籃球基本技術🫸,老師們結合高科技手段👩🏼🍳,運用遊戲競賽的方式展開🐐,將枯燥的練習遊戲化👨🏻🏫,通過遊戲競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寓教於樂。
本次測試在首都體院6所結對小學進行,其中兩所籃球特色示範小學🈺,4所非籃球特色小學,共涉及124名學生👩👧👧,得到248個總數據和2108個分項數據👨🦯➡️。這些數據也在賽後擺到了首都體育學院 “高參小”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鈞的案頭,假期裏,他和團隊又開始研究如何開展下學期的“高參小”項目。
高小協作助孩子形成鍛煉習慣
首都體育學院“高參小”項目共對口6所小學,自2014年啟動開始,4年來,首體院派出高質量的師資到6所學校,開設包括足球、籃球、趣味田徑、啦啦操♧🏄🏻♀️、旱地冰球🚎、旱地滑雪等運動項目的課程,使孩子們受到更加專業的技能指導。此外,首都體院還幫助6所小學培訓教師的體育技能和教學水平、幫助小學開發校本教材🐋、與小學教師共同進行科研合作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受教課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隨著“高參小”項目的深入普及開展,首都體育學院的6所結對小學體育方面提升顯著🙍🏿♀️。以2017年為例,該校每周派出幾十名教員,面向7500余名小學生開展課程教學和社團輔導,全年總課時達到1.5萬余次⛲️,每名小學生都參與了一到兩項體育社團活動🧸。
此外⛹🏿,各結對小學累計獲得各級各類體育獎項150余次,以“高參小”內容為題申報獲首都體院教學成果一等獎,並推薦到北京市教委參評市級成果獎。此外,還對6所小學的學生持續進行了體質健康狀況監測,並增加了多層次的幹預措施⬇️。
陳鈞坦言🦹🏼♂️:“‘高參小’的目標之一是讓孩子掌握一兩項體育技能🚉,身體力行才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才會更有利於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這會使孩子們受益終身。”
把專業“留下來”成“高參小”的價值追求
和平裏第一小學是北京一所籃球特色學校,在很多籃球賽事中獲得過優異成績𓀝。加入“高參小”項目後,首都體育學院派出高水平教練指導校隊訓練,每周給普通學生教授一次籃球課🍔👨🍼,並且幫助學校編著了籃球校本教材🔶,學校每年還開展長達一個月的籃球季,籃球在該校所有學生中得到了普及和推廣。該校副校長宋占軍告訴記者:“首都體育學院從師資、課程、教材📮,到技能、活動、培訓等方面給了我們全方位指導和幫助👨🏼🎓。”
北京體育館路小學在成為首都體育學院對口學校後,接連獲得藍天杯冠軍、北京市小籃球聯賽亞軍🔴、傳統校籃球季軍等🐞👎🏿,而“人手一個籃球、每人都會籃球操”更是成了該校的特色。
該校校長吳萬榮感觸地說🚴♂️:“‘高參小’項目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體育運動,而是一個綜合的教育成果,對學生的規則意識的建立🌛、友好交往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家校協同工作的開展*️⃣、學校整體風貌的提升等都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讓高校帶著專業走進來是“高參小”的最初目標,而其更重要的任務是讓專業留下來。按照“高參小”項目計劃🧑🏫,是要持續開展6年。6年後,高校和社會力量能給小學留下什麽👨🏿,當項目結束後👴🏻,小學還能不能繼續專業地開展普及性的體育☠️,是評判“高參小”項目價值的重要指標。而“留下來”,正是首都體育學院“高參小”項目的目標,也是各所小學期待的結果。
“我們希望通過‘高參小’項目幫助學校創造濃厚的體育氛圍🌩,形成自己的體育文化傳統,並且讓這些無形的東西更持久地傳承下去🫨。”陳鈞說🤳🏼。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