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記錄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專欄,回望黨領導人民接續奮鬥的艱辛歷程,廣泛弘揚各個歷史時期鑄就的偉大精神,深入挖掘蘊含其中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反映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生動展現全國教育系統深入實施“百年行動”🦁,紮實工作、開拓進取,奮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精神風貌➡️,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凝聚強大奮鬥力量↔️。
上海市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
100年前🫷,13位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人跟隨信仰的指引🫶,在這裏醞釀💐、開啟了一樁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00年後👨🏼,無數的青年學子心懷夢想來到這裏,從革命前輩的奮鬥故事中汲取精神養分,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紅色基因”百年傳承
走進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序廳正中迎面是大型銅板浮雕《起點》,展現了出席中共一大代表的形象👘,在火紅的黨旗映照下熠熠生輝。
在這裏入黨宣誓,東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心怡感到無比自豪:“透過革命前輩們堅定的眼神🧑🌾🧎🏻➡️,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豪情壯誌,也感受到了先輩們為新中國付出一切🚴🏿♀️、揮灑熱血的決心🦼🤾,鼓舞著我們奮勇向前💇🏽♀️。”
100年前🤯👱🏿,他們也是“90後”“00後”。青春隔著時空對話🏄🏿♂️,相同的“紅色基因”產生了強烈共鳴✂️。無數的青年學子懷著崇敬的心情👃🏻,到這裏聆聽百年前同齡人的故事,透過一件件館藏探尋成長的力量。
《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是一大會址紀念館的一件鎮館之寶,1920年由年僅29歲的陳望道翻譯完成👨🏿🌾,對當時先進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真理的味道有點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上海8所學校200余名師生代表來到一大會址紀念館,以“新時代答卷人”為主題演繹黨史故事。復旦大學學生於騏愷參演了講述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情景劇,他感慨地說:“重溫那段真理的歲月,感悟《共產黨宣言》中譯本折射出的真理之光、信仰之源🥩,再次堅定了自己入黨時的初心。”
在《共產黨宣言》中譯本的鼓勵和感召之下🧑🏽🌾,無數革命誌士投身救亡圖存的抗爭之中♏️👨🏿🎤,也為復旦註入了百年傳承的紅色基因。陳望道曾擔任復旦大學校長25年。2018年🪈,在上海市委支持下,復旦大學修繕了陳望道舊居,以“信仰之源”為主題打造了《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兩年多來,這裏已經迎來了6萬多名參觀者🖥🚣🏿♀️。展示館開設的“紅色築夢·四史現場講”系列視頻微黨課🛰,網絡總點擊量超過1000萬人次🧑🏼🎓。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信中說👨🏿🔬:“你們積極宣講老校長陳望道同誌追尋真理的故事😓👐🏿,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們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紅色文化”永放光芒
“暑假到一大會址紀念館研學🤣,我看到了一些珍貴的館藏,邂逅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故事的名字叫《忠誠源於信仰——一座衣冠冢的傳奇》🧦。”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紀念館裏一位特殊的講解員、上海外國語大學嘉定外國語實驗學校學生潘夢婕向前來參觀的小觀眾們講解革命故事🥇。
為什麽要來一大會址紀念館當講解員🤙🏿?潘夢婕說,第一次來館參觀時🗝,被張人亞守護《共產黨宣言(藍皮本)》的故事深深吸引👣,自己主動上網搜集資料學習研究,還將心得體會加入了故事講解中。
近年來,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觀眾接待量呈井噴式增長👰🏽,觀眾中有不少是青少年學生。為了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紀念館推出“話說一大:聽00後講建黨故事”研學項目💇🏽🧏🏻♂️,鼓勵江浙滬等地的中小學生擔任小小講解員🧖♀️,在紅色文化的學習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從聽故事的人變成講故事的人,將紅色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講好紅色故事,是使命🧸,更是成長。
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研究生誌願者持續10年在一大會址開展誌願服務,近300名師生來到黨的誕生地,在講與解之間連接古今👩👧👧,在做與行之中接力傳承紅色基因𓀕。在誌願服務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2014級檔案學碩士研究生胡晨🆓,在研二時曾參加誌願講解服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坐著輪椅前來參觀的老奶奶🛜,大概八九十歲了。一路上,她默默聽我的講解,時而向我輕微點頭,時而望著展品陷入沉思。直至來到主展館結束的地方🤰🏿,我介紹董必武老先生的一幅題詞‘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時,她用力地鼓掌,眼眶中含著熱淚。”
6年過去了🧑🏿,談起誌願服務的經歷📆,胡晨的心中依然充滿自豪和感動💊:“我深刻地感受到,歷史的接力棒仿佛交到了自己的手裏。”
“這10年來,一大會址誌願服務活動的育人成效是非常顯著的👩🦯➡️。參加誌願服務的學生在講解傳承中體悟信仰的力量,使他們從內心深處樹立起一種為黨👏🏿、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和奉獻的意識。”上海大學圖書情報檔案系黨委副書記張雲中說。
2015年🧏🏻♂️,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成為上海市首批高中生社會實踐基地。今年28歲的青年黨員張桁嘉,在向明中學讀高中時就報名參加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誌願講解。考入同濟大學後,他牽頭組織學生誌願者來一大會址紀念館服務👢。大學畢業後🦏,張桁嘉留校擔任交運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他又帶領更多的同濟學子加入一大會址紀念館的誌願者隊伍,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紅色聖地為追夢少年鋪就人生底色👷♀️。在這座古樸而莊嚴的石庫門建築裏,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正在成為廣大青年學子追溯信仰力量的場域、接受精神洗禮的課堂。
“紅色血脈”代代賡續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黨成立後黨中央機關長期駐紮上海,留下了豐富的紅色資源。根據上海市最新復核統計,上海現存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上海解放這段時期內的各類紅色資源612處👨🏻💼。
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也正在走進大中小學生課堂㊗️,成為思政課的生動教材,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之“鈣”🧹。
2018年💗,新型黨史課程“開天辟地”在上海大學開設,課程由上海黨史學界10余位專家聯袂擔綱主講,采用“項鏈模式”和“問題導向的互動式教學”授課,全方位介紹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與革命事業。該課程開設3年來👨👩👦👦🧑🏼🦰,學生反響熱烈,一座難求🏸。
“中國共產黨誕生和發展過程中,感召了無數熱血青年投身其中♖,我相信了解歷史與現實、世界與中國,有助於年輕學子成長為更加全面發展的人😊。”課程負責人🙅🏽♀️、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說。
近年來,黃浦區教育局深入推進思政一體化建設,將碎片化的資源拓展統整為系統化的紅色教育版圖,教師開設跨學科思政課程講好紅色故事,學生徜徉在紅色場館裏汲取精神滋養,學校聚焦區域教育發展史和校史中的首發首創開講校史微課👨🏭,紅色血脈流淌在每一處教育發生的地方。
“在初心始照之地教書育人,是黃浦教師無上的榮光🚿;打造紅色教育高地、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是黃浦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黃浦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說⚖️。
百年壯闊征程再起新篇🏬,百年紅色基因領航育人。今年1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創設“多語種+黨建”模式🧑🌾,致力於構建新型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對外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譯介✏️、寫作、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師生學者積極參與,運用學校現有的29個語種網站對外講好黨的誕生地故事🧕🏿。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強調說:“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關鍵組成部分。”
“從《共產黨宣言》的譯介到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外語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奮鬥歷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徐明表示⬆️,在迎接建黨百年之際,將拓展匯聚更多的資源💺,向世界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