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少年兒童是我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少年兒童群體的國家認同感如何?有著怎樣的家國意識?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全國少工委微信公眾號,對7881名6-14歲少年兒童進行的“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麽樣”調查顯示,在國家認同感的測量中,受訪少年兒童得分達到9.78分(滿分10分)📼。98.0%的受訪少年兒童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95.4%的受訪少年兒童希望未來成為國家棟梁之材☠️🤷🏼,這一比例比青少年群體高出10個百分點。
98.0%受訪少年兒童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4歲的王舒涵(化名)是家裏的獨生女🍭,在一所寄宿製中學讀初二。當被問到為什麽要好好讀書🚑,她回答“知識改變命運”。“我們班主任教語文,在班會和作文課上😻,他經常給我們講名人故事和身邊案例,告訴我們要牢記‘知識改變命運’,既改變自己的,也改變國家的”。
當問到知不知道周恩來總理小時候“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誌向,王舒涵有些激動,“知道!最初是從一本書上看到的,我被周總理的遠大抱負和誌向打動了🤑。周總理說這話時14歲🔃,如今我也14歲,我要向周總理學習”。
調查中,98.0%的受訪少年兒童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年10歲的張笑然(化名)上小學五年級👨🏻🍳,是班裏的紀律委員,每周一早晨升國旗儀式前,她都會監督叮囑大家佩戴整理紅領巾,保持好紀律🧘🏿♂️。在她眼裏,升國旗是很莊嚴的事情🧓🏿。“升國旗!奏國歌!”每當聽到主持人的口令,張笑然都會不自覺地嚴肅起來,“看著國旗飄揚,我心裏頭特別驕傲和自豪”。
在對受訪少年兒童國家認同感的測量中,以10分為滿分,受訪少年兒童的得分高達9.78分。對比14-35歲青少年組數據結果,少年兒童群體的國家認同感得分高出0.34分🤓。
具體表現方面,98.1%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聽到國歌奏響,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之時🫄🏻,我感到無比激動”,97.9%的受訪少年兒童表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96.4%的受訪少年兒童認為“關心國家大事是青年的義務和責任”,95.7%的受訪少年兒童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表示,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基本是處於小學階段🛍、初中低年級階段,這也說明,我們當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國家認同教育是值得肯定的。
95.4%受訪少年兒童希望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12歲的吳瑤瑤(化名)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從小都是爺爺奶奶接送她上下學、帶她上補習班、給她做飯👨🏻✈️,感情特別深厚。近兩年🤵🏻,爺爺因心臟病做了兩次大手術🙆♀️。吳瑤瑤說🍈,她長大了想成為一名“特別厲害的心臟病專家”🧘♀️,給爺爺治好病,讓患心臟病的人們少受痛苦🤸♂️。
“從上初中開始👮🏿♀️,課程任務量就大了很多🙅🏻★。周末回家🧕🏻,我有時會跟媽媽抱怨課業難。媽媽總說我們國家很大,世界很大,有很多了不起的事等著我們長大去做。但首先需要克服學習困難,搞好成績,才更有機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王舒涵說。
調查中,95.4%的受訪少年兒童希望自己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比青少年群體(85.3%)高出10個百分點。
“從數據結果來看,青少年群體的整體比例也並不低,但少年兒童的比例更高。一方面可能是,青少年群體領略國家的強大與進步的同時,也深知我們國家發展面臨的挑戰📵,而少年兒童還不太懂得;另一方面,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相對於青少年群體,少年兒童的未來有著更加無限的可能性。”河北唐山某公立小學教師王維梁(化名)說。
唐智松表示🤶🏼,這一代少年兒童對未來的生活、學業有著更加明確的想法與憧憬🧗🏼,體現了我國少年兒童整體精神面貌積極向上🧒🏿。但也有少年兒童還缺少對人生💇♀️、學業的規劃和目標。“我們一方面既要對他們的未來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通過學校教育🚋、環境營造等持續努力📰,使少年兒童保持和發展這種態勢,另一方面,學校、家庭🤾🏻♀️🫛、政府和社會團體要形成合力,對少年兒童做好教育引導、幫扶和心理健康輔導,讓他們更好地成為新時代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生力軍”。
交互分析發現,對於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男孩(95.5%)比女孩(94.6%)意願更高;低年齡兒童意願普遍更高,其中6歲的比例最高(97.6%),其次是7歲(97.4%)🦆,這一結果與小學生意願(95.8%)顯著高於初中生(89.4%)的結果保持一致;非獨生子女比例(95.5%)高於獨生子女比例(94.4%);三線城市受訪少年兒童比例最高(97.7%)。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