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社會30年的轉型過程,也是其國家主流價值觀從缺失到重構的過程。隨著“俄羅斯思想”框架逐漸清晰,俄羅斯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勞動的價值👰🏽,確立新的勞動觀,勞動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俄羅斯教育部等部門通過製定或調整相關法律政策,正在推動建立連續的勞動教育體系👨👧👦🧑🏿🦱。鑒於學前教育階段對兒童勞動觀的養成、對公民精神道德的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學前勞動教育在俄羅斯勞動教育體系建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俄羅斯幼兒園在廣泛開展勞動教育🙏🏻,並形成了一些值得關註的特色。
讓勞動成為生活習慣與價值體現
因為勞動教育缺失👨👧👧,不勞而獲的思想蔓延俄羅斯👢。俄羅斯獨立以來,全盤西化和去意識形態化改革徹底否定了蘇聯時期建立的價值觀體系💇🏿,對勞動的理解和認識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法律層面,從強調勞動的責任轉變為強調勞動自由👷🏿♂️。1977年的蘇聯憲法第六十條規定:“勞動是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蘇聯公民的義務和榮譽✵,是在其所選擇的有益於社會的活動領域從事誠實的勞動,遵守勞動紀律。”1993年俄羅斯憲法第三十七條關於勞動的規定則強調“勞動自由。每個人都享有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能力👨🏽⚕️、選擇工種和職業的權利”。在對勞動的理解發生根本轉變的同時,勞動教育和公民精神道德養成的作用也明顯被忽視。1977年的蘇聯憲法第六十六條規定,“蘇聯公民必須關心子女教育,教育他們參加有益於社會的勞動🚳🤷🏽♂️;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社會名副其實的成員”。1993年的俄羅斯憲法並沒有提及勞動教育問題。
勞動的目的不再是服務國家和社會🧙🏼♀️,勞動的榮譽感不再,缺少勞動熱情🏃🏻♀️➡️,希望付出少而回報多甚至不勞而獲的生活態度,在俄羅斯社會中普遍存在。思想領域的混亂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對俄羅斯社會、俄羅斯人口健康造成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經濟的衰退,嚴重威脅俄羅斯國家穩定。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建立普遍認可的主流價值觀體系,團結社會,凝聚人心,在俄羅斯顯得尤為迫切🚾。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開啟了尋找和構建“俄羅斯國家思想”的艱難歷程🧑🏻🦱,這一過程至今仍在持續🙋🏻♂️。在重塑俄羅斯主流價值觀,重構精神道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勞動教育開始受到關註↗️。從2001年開始實施第一個公民愛國主義教育計劃開始,俄羅斯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公民精神道德教育的法律政策。2013年10月17日,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批準了第一代《俄羅斯聯邦學前教育標準》🐁,規定開展勞動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2017年3月🚢🧖🏼♂️,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頒布了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建議,推動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勞動教育。2017年7月🏊🏽♂️,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批準了《關於兒童勞動和娛樂營的示範性條例》🧖🏿,鼓勵組織勞動夏令營。2018年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了對俄羅斯聯邦關於誌願服務法律的修正案,為組織社會公益性勞動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說,《俄羅斯聯邦學前教育標準》是較早對勞動教育作出安排的重要文件之一,其深層的價值訴求在於,培養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發揮勞動教育在促進幼兒精神道德成長方面的獨特作用🫶🏽,讓勞動成為伴隨公民一生的生活習慣🛅。
在愉悅體驗中培養對勞動的熱愛
《俄羅斯聯邦學前教育標準》規定✬↩️,學前兒童勞動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對於勞動和創造的積極認識和態度🥈,即培養對勞動的熱愛。為達成這一目的,需要對勞動活動做精心設計和周到安排。兒童對勞動的認知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勞動的組織情況、兒童的勞動體驗和感受。如果組織得當,使兒童感受到勞動的喜悅和意義,他們可能會熱愛勞動;如果勞動活動枯燥無趣,甚至能夠使兒童喪失對勞動的興趣和願望。
設計好勞動空間環境,滿足兒童審美需求。兒童3歲進入幼兒園,這一年齡段兒童對事物的分析和辨別能力增強,能夠分辨美醜💇🏻。幼兒園有效利用空間環境這一重要教育資源👨🏿🎨,讓兒童在勞動過程中體驗審美愉快和情緒愉悅,對促進兒童身心發展🛰、培養其對於世界和勞動的積極態度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意義。《俄羅斯聯邦學前教育標準》在對空間環境提出安全標準的同時🙅🏼♀️,要求空間環境富有內涵,具有移動性🍸、多功能性、可選擇性和可及性,保證幼兒愉快交流🧛🏿♀️、合作開展活動🕺🏼。
俄羅斯教育學還特別強調孩子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重要性,強調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去聽、去看、去感知🈲。基於此🗡,“在大自然中勞動”結合勞動教育👩🌾、環境教育👨🏽🏭、美育、體育於一體,是所有俄羅斯幼兒園各年齡段兒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幼兒園在花園🪥🎒、小菜園或植物角💪,為不同年齡段兒童設計安排不同的勞動活動,如小班學生在成年人的幫助下撿拾成熟的水果和種子;播撒大顆粒種子,護理室內植物,澆灌植物🕕🚶🏻,餵養小鳥等小型動物;中班學生在成年人幫助下種植植物👫,移栽室內植物🦹🏿♂️,為越冬鳥類等小動物準備食物;大班兒童則可以獨立播撒種子🤚🏼🍔,澆灌植物👨🏽✈️。隨著年齡增長🏌🏻,勞動的復雜度和責任範圍逐漸擴大,兒童觀察、照看植物生長🧢👯♂️,體驗播種、澆灌收獲的全過程😸,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切身體會到動植物需要呵護以及勞動的意義✵,幼小的心靈萌生了責任感🤳🏽✡️。兒童勞動所需的鏟子👩🔧、水桶、噴壺、手推車等勞動器具🏊🏻♀️,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其色彩、觸摸感等都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審美特點。
幼兒園精心選擇勞動活動形式,愉悅兒童情緒👐🏿。3—6歲幼兒情緒外露,容易沖動,容易受外在事物和環境刺激🫖,進而影響兒童對事物👨⚕️、行為及自身的認識和態度。充分考慮兒童年齡以及與年齡相關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幼兒園勞動教育組織設計以及勞動任務設定的前提🧚🏽♂️。俄羅斯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支持機構開發了一系列勞動教育的素材和資源🏨,勞動教育內容生動有趣🙆♀️,形式豐富多樣。
在幼兒園實踐中🚚,勞動教育被體系化、立體化,主要包括🙆🏽♂️:通過組織兒童觀看動畫片、學唱童謠🎅🏼、朗誦詩歌🍐👔、講故事、小表演等形式激發兒童的勞動興趣,鼓勵兒童參與勞動活動♝,尊重和珍惜自己及他人的勞動成果;通過實地參觀、觀察等活動了解成年人的勞動,了解不同的職業及勞動成果,認識勞動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通過組織兒童在成年人的參與和協助下,或獨立完成與年齡階段相符的勞動,包括自我服務型勞動🌠,家務和日常勞動🫰、手工勞動🆘、值日等,培養兒童的勞動能力🕣💏,發掘兒童的創造性潛能。設計好勞動活動前的帶入活動環節,也是幼兒園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幼兒園老師要引導孩子完成手牽手,看著小夥伴的眼睛笑一笑等動作,來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同時,考慮到學前階段兒童對遊戲、比賽和猜謎等活動感興趣🕚📵,在上述活動特別是遊戲活動中融入勞動元素是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主要形式,以此達到兒童在遊戲中🪅👩🏻🦽、在與同伴快樂合作中收獲勞動技能🙅🗡、形成合作意識的效果。
公益服務培養公民社會責任感
社會公益活動是公民參與國家社會政治生活✥、奉獻社會的有效形式,參與公益活動願望以及實際活動本身有助於增強自尊心,形成同理心🧑🏼🍳、包容心以及成年生活和職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品質🤵🏻♂️,是培養公民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化的有效形式。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年輕一代參與公益性活動的熱情不高,年輕人的能量、創業精神以及這一年齡段特有的冒險精神沒有得到建設性發掘和利用👫🏻,年輕一代在一定程度上遠離國家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進程,社會意義的缺失、生活無意義感不可避免地導致青年偏離社會行為和違法行為增多。
近年來,俄羅斯通過製定和調整法律政策,為組織兒童、青少年社會公益性勞動提供了法律依據🍋。社會公益性勞動成為中小學和大學階段勞動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實踐中,基於社會責任感和公益精神應從小培養,兒童不應缺席公益性活動的思考,俄羅斯幼兒園特別重視將公益性元素納入學前兒童勞動教育計劃中🤵🏼♂️,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設計了兒童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比如組織小班兒童撿拾幼兒園及周邊區域的落葉📴👨⚕️,用小鏟鏟除積雪;組織中班兒童整理玩具櫃🤵🏿♀️,清掃道路;組織大班學生承擔值日任務🖊,在老師指導下🧛🏽,維護幼兒園遊樂場所的清潔和整齊🧑⚕️,對書籍和玩具進行小修,為低齡兒童製作禮物等。此外🛎,還通過組織兒童、家長、老師共同參加“種下你的樹”“垃圾不適合地球”及照顧小動物等主題活動,兒童或者觀察成人🧑🏿🎓、或者直接參與公益服務性勞動💔。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孩子將自己部分心靈投入人們的勞動中,並且在這項勞動中找到快樂,那麽他已經不再可能成為非良善的邪惡之人。”由此可見,勞動,特別是公益性勞動是培養兒童憐憫心、同情心👩🏻🚀,友好對待自然環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最佳途徑。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本文為該院公益金課題[GYC2016003]成果)
作者ℹ️:姜曉燕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