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打著為了兒童的未來幸福的旗號犧牲兒童當下的幸福。其實🤷🏿♀️,我們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條長河📤,對兒童當下的關註,就是對兒童一生的關註。
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經歷中尋找源頭🦹🏽♂️。
教育回到常識→,從看見兒童開始?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兒童是不受關註的。在人類歷史的記載中🧗,我們是“看不見”兒童的。
最早的一部兒童憲章是1923年起草的《兒童權利憲章》🏌🏽♀️。1959年的聯合國大會才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也就是說,上個世紀中葉我們才承認了兒童👲🏿,才承認兒童是一個獨立的人,才承認了兒童所擁有的權利。
而真正從法律意義上承認兒童的權利,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1989年11月20日💆🏿♂️,聯合國第44次大會,以25號決議的形式正式通過了《兒童權利公約》。這個公約已經有將近200個國家參加了👱🏿,我國在1991年12月經全國人大正式批準,成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
重視兒童🕟,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誌。兒童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世界的未來。
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製定了一份《國際兒童友好城市方案》。他們關於兒童友好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護兒童權利,二是滿足兒童需求🫥,三是確保兒童參與。
為什麽要關註兒童💇♂️💋,為什麽要兒童優先,為什麽要對兒童友好?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個原因:
第一,對於成年人居多的社會而言,兒童是弱勢人群🦿。這個社會的所有規則都是成年人製定的,所有的標準都是成年人決定的。兒童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發言權👮,沒有表決權,沒有決策權。
兒童的主張經常是沒有人代言的🧖🏼,兒童也很難發出自己的聲音🦸♀️,兒童只有在18歲以後才能夠作為公民擁有自己的相應權利。
第二,童年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今天的幼兒將成為什麽樣的人,起決定性作用的是他們如何度過自己的童年。
★ 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所有人都關註兒童的未來,但是恰恰沒有人關心兒童的現在🧤。”“成年人的幸福是與他在兒童時期所過的生活緊密相連的。”
★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則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蘇霍姆林斯基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話▶️,“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童年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或失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
幾乎所有有真知灼見的偉大學者都洞見到,成年人的幸福和他童年時期是不是幸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但是,我們經常打著為了兒童的未來幸福的旗號犧牲兒童當下的幸福。其實,我們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條長河,對兒童當下的關註,就是對兒童一生的關註。
現在心理科學已經發現,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經歷中尋找源頭👌🏽。所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的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童年的長度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高度。一個國家對兒童關註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個國家文明的程度。兒童是一個未經雕琢未受汙染的個體,雖然不夠成熟,但是彌足珍貴👨👦👦。兒童身上保存著人類最珍貴的品質🙎🏼。
第一個品質,好奇好問。當兒童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切都是他所未知的🦵🏼📧,他對世界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他想探索,他想了解🧙🏽,好奇心和提問題,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
第二個品質,純潔天真。兒童是純潔的💆♂️,天真的,沒有我們成年人世界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沒有各種虛假🕍、狡詐、醜惡。在生活中🏌🏼,我們如果說一個人很天真,很純真🪱,很純潔,往往就是表示他有童心。這自然也是彌足珍貴的🫎。
第三個品質,無憂無慮👱🏿♀️。兒童本質上對這個世界是不設防的。他沒有什麽憂慮,不用擔心明天📜,也不用考慮油鹽醬醋🏊♀️,不要擔心任何的事情,他只要啼哭差不多就能夠滿足他的需要,所以兒童是快樂的。
一個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擔驚受怕,那他不是兒童了,他有著成年人世界的痛苦。兒童其實是真的沒有痛苦的,或者是兒童的痛苦都是瞬間的🥈,在他的軀體和其他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他會表現出短暫的痛苦。
第四個品質,活潑好動。這個和好奇好問是緊密聯系的,他要不斷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就需要活動🤷🏻♂️,通過他的手,通過他的腿🧑🏽🌾,通過他的肢體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他要釋放他的能量,你讓一個兒童坐在那不動,雙手背起來聽老師講課,那你已經不是在把他當作兒童來對待㊙️。
所以兒童是活潑好動的,好動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你要跟他遊戲👨👧👧、跟他玩,你要跟他奔跑🧑🧑🧒🧒,你要讓他走進自然。
第五個品質🦺,不懼權威👮🏽。成年人世界是有角色之分,是有上級和下級的,有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是有權威的。兒童世界裏沒有權威🤦🏽♀️,沒有大小📨,完全平等。
所以當兒童和你爭辯,兒童和你討論,兒童和你堅持🧗🏿♀️,你不要覺得是他太倔強了🧝♂️,而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把你當權威🚣♀️。當他發現權威、承認權威的時候,他已經不完全是兒童了。
這五個品質基本上可以勾畫出一個兒童基本的模樣。我們看這五點兒童的基本特征,恰恰是人類最寶貴的五點品質🤍。成年人是不是能夠勇於探索💂🏿,是不是能夠真誠待人🙆🏽♀️,是不是能夠樂觀開朗,是不是能夠樂於行動💉,是不是勇敢堅毅,與他們在兒童時期這些品質是不是得到呵護有很大的關系。
隨著人的成長,隨著生活世界給我們的標準🔤📎,我們的童心會不斷地泯滅、不斷地削減,慢慢地就不再是一個兒童了🦡。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始終讓大家覺得有童年的純真,有童年的純潔,有童年的好奇🏊🏻♂️,是非常了不起的🥘。
兒童本身具備的品質,值得我們用心呵護。我們要珍惜兒童身上這些寶貴的品質,讓兒童有真正的童年☄️👄,讓成人有真正的童心。讓兒童童年的長度能夠不斷地去延長🍗,讓現在的成人更多的擁有童心🚅,才能體現這個國家的高度。
以上的觀點👩❤️👩,是去年我在中國兒童發展論壇上的講演,這裏再次重申,是想表明🩸🍵,教育應該回到常識🙍🏻♀️,首先必須從看見兒童開始,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
看見兒童👩🏿🎤,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有這麽一個真實的教育片段——“花兒為什麽會開?”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這樣問她面前的小朋友。
★ 第一位小朋友說:“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陽🍶。”
★ 第二位小朋友說🛡:“她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頂開了🏊🏿!”
★ 第三位小朋友說:“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穿得最漂亮。”
★ 第四位小朋友說:“她想看看👨👧👦,小朋友會不會把它摘走。”
★ 第五位小朋友說:“她也長耳朵,她想聽小朋友唱歌💆🏽♀️。”
★ 突然🪝,第六位小朋友問了老師一句:“老師,您說呢?”
老師想了想說:“花特別懂事,她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她,就仰起她的小臉,笑了!”聽到這兒,孩子們全看著老師笑了。那笑臉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師知道,她原來的答案是🦁🦸🏽♀️:“花開了,是因為春天來了。”
這個真實的教學片段給人的啟迪是深遠的🕤。孩子們那些極富想象力、創造力且帶感情色彩的句子,與老師原先準備的那個沉悶單調、一成不變的答案,形成了多麽鮮明的對照📺!
課堂教學,就是要保護這種積極的求異性💔,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起點🎅🏻🪼、多層次🕗🚴🏼♂️、多原則、多結果地思考問題🏇🏽;
就是要培養這種洞察的敏銳性,讓學生不斷地將觀察到的事物與已有知識或假設關系,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特殊性✊🏼、重復現象聯系起來🏋🏼♂️,進行比較,獲得發現;
就是要珍惜這種想象的豐富性🧜🏼♂️,讓學生帶著主觀臆測🧑🏼🍼,哪怕是虛假和錯誤將感性認識暴露出來;
就是要激發這種靈感的活躍性,讓學生學習興奮的選擇性得到泛化,神經聯系的突發性得到加強。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教師有這樣一個觀念: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
當然🤺❇️,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也不僅在課堂裏,在家庭裏,在學校中,在社會上,在兒童的成長的一切生命場域中👨👧👦,都要能做到。
兒童幸福成長🍭,從生命教育開始
“什麽教育最能發展兒童🍰🫷🏻,什麽教育能讓兒童幸福成長?”這次疫情或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疫情發生後🐛,我曾在第一時間呼籲:“停課不停學”固然重要,但守住教育的底線、關註教育的本質更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堅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
面對災難,我們到底要用什麽來教育兒童?我們能不能把疫情災難作為教材🧑🏿🌾,把危機變成機遇,真正重構我們的教育?
面對這樣一場疫情,我們除了教會兒童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還應該傳遞哪一些理念和認知📭?
一線醫務人員的執著堅守🙆🏿♀️,各條戰線上工作人員的無私奉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這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了集中的體現。感人的場景也可以化作課堂的養分,讓孩子們乃至於全社會共同思考:
在生命面前🧘🏼,個人、集體、政府乃至於全社會的“所為”與“應為”到底是什麽?今天的兒童就是未來的專家、醫務人員👦🏽、公務員💇🏻、企業員工等社會成員💇♀️,不同的社會角色究竟要如何對待生命🚒💁🏼♂️,如何理解責任,這些都涉及到生命教育♚。
應該說💶,生命和教育本來就是一體的,教育本來就是為生命而準備,教育的使命就是幫助一個人的生命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同時拓展一個人的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幫助每個生命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應該以生命為原點,重歸生命的本體🤞,向內審視生命的本質,讓生命回歸自身價值🏋🏽;向外建構教育的場域,築造生命的精神家園😐。
有時候🏭,我們的教育對生命本身缺乏必要的關註。當今社會已是一個科技理性主宰的世界。當下教育往往註重的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向學生傳授“何以為生”的知識和本領的訓練,學生往往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只見知識而不見生命。
這次疫情也暴露出生命教育的缺失問題✊🏿。我們孩子的生命,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正在遭遇到了危機。這些問題固然有文化的因素,有社會的原因🛟,但教育對於生命的關註不夠,無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新教育在研究未來課程的時候🤽🏽,專門研發了一門“新生命教育”課程,並以“拓展生命的長寬高”為核心理念。
我們提出🦹🏿♂️,生命教育首先要關註自然的生命,因為這是生命的長度,人的肉身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我們認為,安全與健康構成了生命的自然屬性,是生命發展的基石😁。無論是缺乏保全🪜,還是健康,都不可能有生命持續的發展🥔。
因此🎼👨🏿🦳,我們主張,學校教育應該把關於安全的知識與技能教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了解居家安全🕜、校園安全、社會安全👨🏻⚕️🥑、遊戲安全、運動安全👯、交通安全🤸♂️、野外安全等常識,防止和應對校園暴力、疾病傳染及其他意外。
讓師生知道,學會保全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選擇🤎。這也是世界生命教育的普遍做法。因為一個最簡單的事實邏輯是:只有在生命得到保全的情況下,生命的其他意義才有延展的可能。
我們還主張,應該重視師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兩性健康,讓學生了解關於營養、運動🏯、治療等基本知識與技能🧝♀️,掌握情緒管理、環境適應、壓力紓解等方法。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有限的,都只是人類生命鏈條中極其微小的一環。但人類生命正是由這樣無數微小的一環又一環組成。每一環的長短,都影響著整體。
教育應該通過對個體自然生命在安全與健康兩方面的努力🧒🏿,延長每一個人的生命長度,從而無論是從社會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從整個人類生命的代際角度看,用這一環又一環的點滴累積,增加人類生命鏈條的長度。
這次疫情也提醒我們,教育要更多關註學生的安全與健康:學會勤洗手🧝♂️,懂得何時需要戴口罩,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學會緊急避險和自我保護◼️,養成科學膳食、鍛煉身體、合理作息等良好習慣。
把這些做好了🥃,生命的物質基礎就打牢了。那碰到災難、碰到疫情,我們到底應該怎麽辦?該如何自我保護並幫助他人👩🏻🦽?這也是教育中必須要加強的。
最近央視網有一則報道🧚🏽♂️:11月19日,在日本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的海上渡輪在撞擊巖石後沉船,令人吃驚的是,在這起沉船事件當中沒有出現任何傷亡人員,所有的孩子都順利獲救上岸!
這些孩子們之所以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能如此鎮定,勇敢🚌,沒有亂作一團,背後和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學校教會了孩子們最重要的一課:那就是在面對不同的災難時該怎樣自保👋🏿!
同時🚵♂️,生命教育要關註社會的生命,這是生命的寬度。除了安全和健康之外💬,我們的教育還要立足生命的社會屬性🐦,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都要和別人打交道,都要學會理解🚶🏻♀️➡️、寬容👺、尊重別人,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所以,我們也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讓學生熟悉開放的國際視野下與他人相處的法則🧑✈️🧑🏻🎄;認識到個體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學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相互關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於溝通🫑;同情弱小🫲🏿🧘🏽♀️,積極面對人際沖突🧗🏼,樹立寬容意識;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發展健康的人際關系。擁有個性化的積極力量🧖🏻♀️,包括樂觀、勝任感♾、自尊感、人際支持等。
在疫情期間,我們看到了許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家有難眾人相助的溫暖的故事🆖,看到了許多醫生護士無私仁愛之心,這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我們怎麽樣幫助孩子們懂得感恩🦹🏼、懂得仁愛、懂得尊重,有著良好的社會情感,這是我們在生命教育的寬度拓展方面應該做的。
當然🙇🏼♂️👩🏽⚕️,生命教育還要關註人的精神生命,這是生命的高度。
我們的教育要立足生命的精神屬性,引導學生能夠不斷進行生命的自我體驗和省思🤸♂️,欣賞和熱愛自己與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盼生命的美好,體悟生命的意義,並且能夠把這種生命的關懷和熱愛惠及他人、自然,具有人文關懷🟢、民胞物與的胸懷以及寬廣的人類情懷𓀛。
人是一個符號性的動物,人是要有價值觀和信仰的👩🏿💼,是要過精神生活的。人類最偉大的智慧⏲、最偉大的思想就在那些最偉大的著作之中🙌🏿🏋🏼。
怎麽樣通過閱讀來提升我們的精神的高度?在疫情面前、在災難面前🚵🏻♂️,我們能不能為了公共利益挺身而出🏙、仗義執言,能不能為了普通老百姓去挑戰權貴🏊🏿♂️♗,敢於擔當?疫情中的李文亮醫生、鐘南山院士等等,他們就是這樣一種精神和信仰的體現。
所以我說🦫,兒童幸福成長,首先要從生命教育開始。我曾經提出“生命教育,讓教育回家”🤦,其實就是要“讓生命回歸教育的主場”👨🏽🦰,把生命教育作為我們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作為我們教育的最大共識。
面向未來,讓我們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
生命是大自然最為神奇的創造⚂,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生命。每個生命的理想歸宿便是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每一個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生命因自主而積極發展🙅🏼♀️。人的生命具有強烈的自主性,體現出特有的自覺、自為和創造的特點。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和塑造者♏️。
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人只有實現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才能感受到幸福⏸🪞。人只有發揮生命的潛能✊🏿,張揚生命的個性,才能談得上完整🧑🧒。在自我超越中生命不斷走向幸福和完整。
讓生命回歸教育的主場🦶🏿,讓兒童站在舞臺的中央,在我看來🛐,這真是“生命教育與兒童成長”的迫切之需。
圍繞“生命教育與兒童成長”的主題,站在未來的人類自身來審視🧒🏼,我認為,推動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從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開始。
兒童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是人類命運的主宰,可以說有什麽樣的兒童🤚🏻,就有什麽樣的世界和未來🧑🧑🧒🧒。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的錯誤會落到兒童身上,給他們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們會死去⇾,但是我們的兒童將承受因我們的錯誤而釀成的後果,對兒童的任何影響,都會影響人類👩🏿🏭,因為一個人的教育就是在心靈敏感和秘密的時期完成的。”
關註兒童成長🤛🏼🏌🏻,就是關註人類的命運;對兒童友好👩🏿💼,才會讓人類美好🧊,讓明天美好。
我們曾經也都是兒童,兒童也都終將是我們📄。只有當我們意識到💅🏼,每個生命,每個兒童都和我們的命運休戚與共時🏋🏽♂️🫅🏻,都和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時👳🏽🐹,我們才能真正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我們拉起每一個兒童的手,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和兒童建立命運共同體,共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2023-05-31發布